探讨如何构建多元化的小学科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翁智光
[导读] 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能够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
        翁智光
        浙江省义乌市夏演小学322000
        摘要: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能够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常常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这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对于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构建多元化的小学科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本文围绕如何构建多元化的小学科学课堂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构建
前言: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科学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而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这一段时间培养学生的科学习惯和科学精神,让他们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同时,教师应当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这对于他们开展之后的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帮助。
一、对于课堂导入的方式进行优化
        兴趣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当对此加以注意。教师应当在教学开展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对于自己导入课程的方式进行优化。而课堂导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成果,因此,教师应当尤其注意。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地剖析教材内容,弄清楚教材的重难点所在,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导入时较好地把握重难点,能够很好地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高度集中注意力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当保证导入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始终能够对于导入课程的方式保持好奇心,让学生能够较为主动地把握学习的主导权,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应用将小故事或者科普科学常识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科学的氛围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这将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消除陌生感进而能够更好地对于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由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应用抽象能力解决问题到应用形象思维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在设置情境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将科学同情境进行更为巧妙的结合,让情境不能能够涉及到较为多的知识点,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可以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够形象地观察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多彩,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开发自己的思维。
三、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帮助学生开展学习
        众所周知,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课程,因此,教师可以对此进行充分利用。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加强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让他们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验证知识、学习知识,这也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往往并不会重视学生的科学实践,常常会采用示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进行学习。学生并不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开展科学实验,他们便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让学生能够把握学习的主导权,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开展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设计实验,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记录数据和分析实验展开学习活动。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相符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寻找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地依照自己的方式开展学习,这对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协助学生开展实验过程,在学生遇到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时候予以帮助,为他们解决一部分的问题,这对于学生顺利地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好处。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收获成功喜悦。
四、通过设置课堂游戏帮助学生开展学习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大多是贪玩的。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构建多元化课堂的时候可以将游戏形式进行引入,活跃教学的氛围。同时,游戏的形式也能够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这对于放松学生的心情,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帮助。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设置难点,让学生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解决难题来获得一定的知识,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多元化课堂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磁铁能吸引什么”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携带磁铁和一系列常见的物品。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试验,通过让磁铁和物品接近,观察它们是否相互吸引来获取“磁铁能吸引什么”的答案。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旁指导,还可以提出新的游戏开展方式:例如用烫水浸泡磁铁一段时间后,磁铁是否还能够继续吸引其他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让自己能够不仅学习到课本上的内容,还能够以生活的角度对于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放松身心,采用自己认为可以的方式开展游戏,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
        总而言之,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有助于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这便会导致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不佳,这不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协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峰礼.小学科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317.
[2]毛东林.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研究[J].学周刊,2020,(24):70-71.
[3]谢洁琼.关于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1151-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