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轩
四川省泸县奇峰镇宝藏学校 四川泸州646104
摘要:有效课堂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这样的课堂是一切致力于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乡镇中学中构建有效课堂是重中之重。有效课堂的建立要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论和新课改体系的主要内容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课程的目标和价值追求,需要落实到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在具体的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深入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中所蕴含的生命观念,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分析、演绎、归纳等思维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与生物相关的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物学;核心素养、有效课堂
主要内容: 一、构建有效课堂,首先要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带着目标进课堂,通过生物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建立共同达标的意识,及时反馈和调控有序的教学机制,从而使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达标的过程。教师应正确、透彻理解教材,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重难点中需要把握种子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中萌发更加生动的讲解知识。在了解种子萌发的基础上逐步向学生注入对照实验的基本理念。教师应正确、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应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合理设定教学难点、重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进而引导学生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植物生长章节中需要学生掌握根尖的基本结构、叶芽的结构和根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针对于学生,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的目标与方向。不是所有的知识也是教学重点有些知识只是让学生了解,在植物的开花与结果中教学重点是花的基本结构、受精过程和果实的形成。
二,难度适宜、容量适中的教学内容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
教学内容太少或太多,教学材料太浅或太难,都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像部分植物有花萼、无花瓣,这部分知识讲解过多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混乱。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外,还得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有效课堂教学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备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增加、删减、调整、置换,即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有效使用教材。在种子萌发章节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可以提前几周布置课外任务,然后在课堂中讲解知识种子的萌发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教师要科学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知识要点,抓住重点、难点,对所涉及教材内容运用自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资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后,再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开花与结果章节中,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认为的花与果实。在乡镇中学生中,本章节适合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有机整合。备课时的“有意设计”,课堂上的“无意呈现”。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课堂中肯定会有着不同的实验答案,面对不同的答案,教师在背课时也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个体上的差异性,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述(解)、提问、讨论、练习、提炼、媒体辅助、默读等,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生物也是一门亲近大自然的学科,生物对于乡镇中学来说更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例如,植物的开花与结果,可以让学生采摘一些花朵、果实,并让学生自己讲解自己所采摘的花朵有哪些花的结构特征。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学期中,第一单元第一章节中要求学生了解自己在校园中有哪些植物并分类,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了解植物,也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基本能力。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1 ]普通初中课程标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
[2 ]初中生物考纲及考点归类
[3 ]新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4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