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资料袋"与"阅读链接"的有效利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殷春美
[导读] “资料袋”与“阅读链接”在统编版是一个相对于独立的版块,虽然文章内容小巧,但其作用不可估量。
        殷春美
        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资料袋”与“阅读链接”在统编版是一个相对于独立的版块,虽然文章内容小巧,但其作用不可估量。因此,学习教师在对学生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对文章的渗透,更要注重对阅读资料的拓展和延伸,要多运用相关的策略,来提供学生的阅读水平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资料袋;有效利用;阅读策略
        前言:中文是我国的基本语言,学好语文是当今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学好语文不能仅仅从语文教材入手,它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高涨的求知欲和阅读量。统编版教材为了提升学生们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在每个课文的后面设立了“阅读链接”与“资料袋”来提高学生的知识量。如果将“阅读链接”与“资料袋”加以灵活地运用,便能使教学的质量提高一个层次。但在现在的教学中,这两个板块常常被教师所忽略,很多教师觉得此类内容十分“枯燥无味”导致了学生没有有效使这两个资料点运用起来,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求知欲。
        1、要明确“资料袋”与“阅读链接”的编写意义
        统编版教材里的“资料袋”与“阅读链接”在教材里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化、内容精彩丰富,成了它们存在的优点。编写人员将“资料袋”和“阅读链接”进行了总结,在经过人们的分析与统计之后,总结了以下几种特点。
        1.1第三学段共统计了5次的“资料袋”字数达到一两百字左右,18次的“阅读链接”多以文本形式和片段形式出现,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字数也不断加大,形式也出现多样化,让学生更了解小说、文集、诗歌等多种文学载体。
        1.2与课本教材相紧扣
        文章的课文都与“资料袋”与“阅读链接”相紧扣,在“资料袋”介绍了1次作者的作品,将写作背景和资料提供了2次,又补充了2次的课文相关知识点,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阅读链接”在提供了许多信息的同时,也为学生的理解文本能力和阅读水平能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1.3开阔视野,延伸内容主旨
        第三学段中的“阅读链接”与“资料袋”不仅仅服务于课堂文本,也对课外的阅读做了有效的延伸。第三学段一共有18次的“阅读链接”其中有9次都在拓展学生的阅读资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综合语文素养。
        2、灵活运用“阅读链接”和“资料袋”提升对语文文章的理解程度
        2.1 学生要快速的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阅读链接”与“资料袋”恰巧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阅读质量,所以合理运用“阅读链接”与“资料袋”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教书四年级上册《海上日出》之前,先提出本文的预习要求:阅读流利、将课文内容读准确,多读几遍等。再翻阅文章后面的“资料袋”来了解文章故事的主要人物,自己搜集相关的诗文。这样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将课文的信息早已了如指掌,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也提高的教学质量。“资料袋”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也同时理解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2.2“资料袋”与“阅读链接”可使学生进入深度阅读,体会文章主旨
        在统编版教材里,第三学段多为名言警句,内容多,包含的知识量也大,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消化其中的营养,只了解到了字面上浅薄的意思,不能进行层层理解。当一些句子和段落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脱节的时候,“阅读链接”和“资料袋”就成为了学生走向书本知识的捷径,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快速提升学生语文水平,要借助“资料袋”与“阅读链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资料袋”与“阅读链接”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带动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核心,推动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知道思维的两种形式:“低阶思维”(又称即使思维,是一种简短的瞬时思维)和“高阶思维”(主要为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创新能力、判断能力等)。
        语文在教学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学生开始学习语文都为低阶思维,但随着教师的引导,渐渐都提升为高阶思维。教师就要借助课后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来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补充,并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语言形式,发现写作角度的不同化,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力,改善学生思维。
        3.1 将阅读对比,收获表达方法
        比较是建立思维的必要前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书本里的人文素养和要素,也要引入与其相关的文本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比,产生个性化阅读能力,从而加强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后的“阅读链接”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阅读链接”让学生对比阅读,让学生理解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水平。
        例如,在课后习题中,要求对比分析《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之夜》、《威尼斯》这三篇文章,三篇文章在景物的描写,作者的观察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征和细腻的表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着重让学生观察文章的景物,结构,和风格等,并让学生开展比较与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规律。
        3.2 提升综合能力,放宽视野
        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培养高阶思维的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开始深层次个性化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等。
        除了深层研读课本文章之外,还可以多开展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文章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和心理,更能展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进一步增强,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4、尽其所材,合理规划
        “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是每篇文章的中心总结点,内容和格式也各部不相似。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分类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作以不同的讲解,让学生进行有机阅读,使“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思维阅读能力。
        4.1 课前引入,有效指导
        “资料袋”和“阅读链接”虽然都被安排在课文的后面,但并不表示它们是课后需要了解的东西,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将它放到课前预习里面来,使学生激发阅读兴趣。
        4.2 用阅读来掌握方法
        统编版教材有大量的阅读文章,也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但绝不是草草了事的阅读方式,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要带动每篇文章后面的“阅读链接”进行阅读,从而让学生自主展开对比,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文章的主旨,收获阅读的方法,提升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结语:总的来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在语文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更应该注重这两种形式的运用。它们的内容虽然十分短小,但却内涵深远,应该充分地与课堂课程相结合,合理地运用起来,让学生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使课堂更加活跃,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劳累程度。
        参考文献:
        [1]刘成敬.统编版教材“交流平台”栏目的教学探索——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2):85-87.
        [2]代婷,徐杨.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挑战及施教建议——以统编版高中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02):191-192.
        [3]吴奕萱,梁成艾.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职业形象的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21,23(01):84-91.
        [4]郭燕萍.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改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04):18-19.
        [5]张瑷佳.浅谈统编版教材“资料袋”与“阅读链接”的有效利用[J].现代教学,2020(17):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