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兵
浙江省台州市外国语学校 318000
摘要:文章以“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为研修案例,介绍了青年教师课堂研修五个步骤——案例设计、教学实践、反思提升、课堂重建、成果意识,以及对研修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课堂研修;五步法;直线;倾斜角;斜率;案例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新教师人数猛增,青年教师在我校师资队伍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学校的生力军和顶梁柱,是学校的希望之所在。青年教师能力强则学校强,青年教师素质高则学校高,青年教师潜能的发掘与能力的发挥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未来。因此,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用心为他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通过师徒结对来帮带提升,通过集体备课来集思广益,使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如雨后春笋快速成长。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上好每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各教研组针对3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要求以课例为载体,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研修(公开课)教学。流程分五步:
①案例设计——设计教学案例,包括教案、课件、作业;
②教学实践——通过模拟上课、试上、公开课三次,落实与验证教学设计;
③反思提升——对案例的设计与课堂落实比对,课堂效果上作回顾与思考;
④课堂重建——按反思建议改进教学策略,再一次进行课堂实践;
⑤成果意识——提炼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成果总结为教学论文等。
通过几年的课堂实践验证表明,课例研修对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真功夫”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人教A版必修2第三章3.1)为载体,简录用“五步”法来研修案例。
二、研修过程简录
第一步:案例设计——设计教学案例,包括教案、课件、作业
在定好课题后,研修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学情,根据教学过程,罗列了的如下问题:
1)如何能实现将几何图形(运行轨迹)代数化呢?学生以前有过相关的经验吗?什么工具能实现图形与数量之间的联系?
2)在初中已经了解过直线,高中为什么又学习直线呢?
3)直线是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简单的图形,哪些几何要素能确定一条直线呢?
4)认识倾斜角需要哪些认知基础?预估学生会遇到哪些认知障碍?
5)在斜率的教学中,有“天上掉下林妹妹”的感觉,本知识点如何设计呢?
6)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已知两点的坐标,学生能自己求出斜率吗?
7)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描述了直线的几何特征和数量关系,怎样引导才能更好促进学生“数学结合”思维发展?
8)用倾斜角和斜率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节课在应用教学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9)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这节课准备用哪种形式?
根据这些问题,结合老教师的指导,研修教师撰写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案、课件、作业等。
第二步:教学实践——通过模拟上课、试上、公开课三次,落实与验证教学设计
模拟上课、试上在同一年级备课组内进行。安排在同一天内完成,在备课组范围内进行反馈交流。研究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按如下教学流程有条不紊的完成了本节内容。
公开课组织数学组全体教师走进课堂进行观察,着重关注本节课的教学结构、倾斜角概念的教学、斜率生成的教学和用有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学.并及时做好记录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并作相应的思考。依照模拟上课、试上的经验,本堂课知识深入浅出,教师循循善诱,学生热情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达到预期目标。笔者记录了如下教学片段。
师: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有什么联系?(提问意图:沟通数形关系,加深概念理解,明确可以用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
生4:倾斜角从几何上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斜率从代数上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精彩)
第三步:反思提升——对案例的设计与课堂落实比对,课堂效果上作回顾与思考
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堂观察后的交流研讨,研讨分3个步骤:研修教师先对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进行阐述,针对教学设计与落实,自我评析本堂课的教学亮点与缺憾。然后数学组内每一位老师结合个人思考对本次课进行评析,评析的主要内容是:寻找教学中的亮点——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精彩的教学片段;提取教学中的问题信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可优化的教学过渡;提出教学的改进策略——讨论提出的教学改进建议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提出内容重建或方法重建的具体措施。最后围绕重点、难点和疑点等,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笔者在倾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辨证、分析、总结,简述如下:
①研修教师以问题为驱动,设置了由浅入深的问题,围绕问题层层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学生一起经历了坐标法的产生、倾斜角的直观、斜率的精准、字母运算的抽象、数形结合的美好。
②在教学目标限定的范围内,研修教师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把讲课时间压下来,增加学生课堂参与,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对重要的问题讨论、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灵活应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快捷、形象和生动的辅助作用,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增加了趣味性。
④通过学生对概念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直线的斜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将代数与几何互化,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强化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⑤研修教师工整的板书得到了一致好评。
第四步:课堂重建——按反思建议改进教学策略,再一次进行课堂实践
经过集体交流,研修教师更加认清了在本节课中存在的长处与不足,在课堂中的问题得到优化与解决后,及时改进了教学策略,突出重点、关注难点和疑点,再一次迈进课堂。本次课堂重建,较上一次课堂研修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关系做了更符合学生的调整。
①画出了倾斜角不同的四种情况,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形的变化。
第五步:成果意识——提炼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成果总结为教学论文等
集体活动开始之前,笔者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提出了以下2个研修问题,要求研修教师进研修行重点研究,并在研修结束后进行成果展示,成果形式可以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经验总结。
【问题1】:概念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呢?
【问题2】:“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如何巧妙利用数学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研修的几点思考
1)教学设计体现对知识的思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问这一环节,对于青年教师的而言,更是如此,围绕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生成教学设计,青年教师对知识的认识会更深刻,也更有利于展开课堂教学。
2)精彩的课堂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的刻苦钻研、思考探索和完美演绎。精彩课堂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舞台,需要教师的传经授业和学生的思索领悟,在这个舞台上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安排了模拟上课、试上、公开课、课堂重建四次机会,相信通过不断的实战、反思、提升,青年教师定能快速成长。
3)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集体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教材内容崭新的呈现方式,还可以调节师生互动关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4)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怀着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可以对课堂在3个方面进行重建:①目标重建,《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需面向每一位学生;②内容重建,教材也是有缺憾的,不把教材上的内容奉为“圣经”,敢于超越教材,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③教法重建,目前教学的很大的问题是存在程序化、教条化,要大胆创新,使教学成为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过程。
5)“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青年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方面要有成果意识。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只要是立志在三尺讲坛上耕耘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育好每一个人,如何把思考具体呈现,并付诸行动,力争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丰硕的成果,而成果恰恰是一位教师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展现。
青年教师课堂研修“五步”法,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导向,以学生的成长为动力,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加强了成果意识,关注了教学需求,我校各教研组积极实践,认真总结,争取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果。以上为我校课堂研修简录,以资兄弟学校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1:92-99.
[2]周孝辉.以“圆(1)”为载体的“三段五步”校本研修案例[J].数学教学研究,2013(1):10-14.
[3]薛恒.“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材比较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2018(1-2):16-19.
[4]郭立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