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引路,指导小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初探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赵延林,徐桂旋
[导读] 《水浒传》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108位好汉各有各的个性,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了四大名著的学习
        赵延林,徐桂旋
        广州市天河区沙河小学,广州市白云区平沙培英学校  510500
        摘要:《水浒传》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108位好汉各有各的个性,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了四大名著的学习,单元导读中对《水浒传》的阅读要求是“识梁山好汉”。小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由于好奇的阅读期待往往会喜欢看热闹的情节,注意形象性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一个“趣”字,引导学生阅读, 领略《水浒传》中出神入化的描写和高超的文章章法,“识梁山好汉”。
关键词:阅读期待    热闹情节    细节描写   文章章法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在民间传说和说书人、文人创作的基础上,作者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并进行再创作,写出了这部小说。作品描述了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108位英雄好汉,在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坎坷磨难后,被逼上梁山起义。他们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并反抗官府,攻占官府城池,声势很大。后来,他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并征剿方腊,导致了全体好汉不是战死就是被朝廷除掉的悲剧结局。
   《水浒传》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108位好汉各有各的个性,金圣叹也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了四大名著的学习,单元导读中对《水浒传》的阅读要求是“识梁山好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一个“趣”字,引导学生阅读, “识梁山好汉”。下面,是我们引导学生读《水浒传》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1、形象引“趣”
         高年级小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依然偏重于形象学习,往往喜欢形象的图画和视频。我在学生学习《武松打虎》一文时就拿出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戴敦邦《水浒传》人物画像卡片,让学生猜猜哪一位是行者武松,学生马上根据自己的了解跃跃欲试……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顺势就可以学武松的喝酒、上冈打老虎了。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写武松打虎的经过。这时出现了问题:很多学生就抓住了热闹,以为武松打虎就在于一个打字。抓住老虎不停地打,后来又拿哨棒打了一顿,直到把老虎打死为止就行了。只突出了打的热闹。老虎的动作、武松的武艺等具体的细节没有抓住。忽略了突出武松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的惊人的“打虎”的细节描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学生仔细观看了他们喜欢的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片段,要求他们结合课文的描写看:老虎的三个动作,扑、掀、剪,细微无误。武松的闪、躲,准确生动。老虎的三招不管用后反转扑过来,前爪扑在武松面前,武松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就打写得细致到了极点!后来武松害怕老虎没死,又拿哨棒打了一回。又想面前的老虎死了,又有其他的老虎出来怎么办?这些细节描写让武松的智勇双全的打虎英雄的形象达到了顶点。看了电视剧片段以后,武松打虎的动作细节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这时,我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写武松打虎的经过。这一次,学生把武松打虎的动作、老虎猎食的动作等细节都写得比较好。
2、问题激“趣”
        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好的问题能充分地激发学习的趣味性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完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后我让学生提有关这篇课文内容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武松打虎,怎么在文章开头部分用大量的篇幅写武松喝酒?作者的用意何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认真地又看起书来。

学生先找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武松打虎》中的喝酒的细节是这样的“武松喝了三碗,‘三碗不过冈’店家不给加酒了这里有悬念;再敲桌子要酒又喝了三碗;然后又让店家不要胡说,又要来吃了三碗酒;又让店家切了了两斤牛肉,又喝了三碗,喝了九碗。后来又说不会醉了让店家添,又喝了了六碗,一共喝了18碗酒。”后来学生一起讨论出武松的要求和店家的应对都不一样,摇曳生姿,极其详细,极其流畅。喝完18碗酒之后,一个豪爽、艺高人胆大的打虎好汉形象跃然纸上。
3、故事有“趣”
        高年级小学生看名著的阅读期待一般是希望书里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看完《水浒传》后,我就让学生讲“梁山好汉故事”。好汉故事会开始了,有的同学讲到了脍炙人口的智取生辰纲:由于看得仔细,这位同学把片段中的天气的炎热、杨志的焦躁、众军汉的怨气冲天都讲出来了,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有的同学讲林冲逼上梁山,有的同学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些生动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就的栩栩如生的好汉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
4、写中悟“趣”
        4.1《水浒传》中的精彩描写对学生的写作大有帮助。首先,我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道“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写出了高俅、陆谦对林冲的步步紧逼。武松打虎中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一个‘坠’子写出了天色向晚,令人紧张至极。这两个写环境的字。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极其精炼神妙。一位学生写《父爱》一文就用到了这样的文字。“早上起来,窗外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我不禁喃喃自语:‘这么大的雨,怎样上学哟。’我向远处的树丛望去,树都笼罩在一片白白的雨雾之中。那雨正下得紧。爸爸看了一下天气预报,也没挂什么暴雨警报信号。没办法,爸爸和我拿起一把大伞,挽起裤腿。冲进了雨雾之中……”通过“那雨正下得紧”这样的环境描写,一位高大的父亲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4.2《水浒传》中单篇章回的写法尤其值得学生去揣摩运用。
        设置线索法:在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从喝酒上冈到情急之下打中树枝把哨棒打折,一共写了哨棒17次。哨棒成了武松打虎过程中的线索。这种写法使武松打虎的情节非常连贯,浑然一体。学生阅读完水浒的设置线索的写法之后,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练习中开头这样写道“看着脚上微微泛黄的我心爱的KID球鞋,我的思绪不禁飞回了半年前的一天……”。接着她围绕着球鞋写这双球鞋是怎样来之不易的,体现了买它的妈妈对女儿的浓浓的爱。最后,结尾她写道:“今天,妈妈走了好几个商场,给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接过妈妈递过来的球鞋,我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水浒传》中还有我们写作中经常运用的对比的方法。如石秀杨雄的故事中经常写石秀尖利聪明,和杨雄的糊涂愚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写法容易掌握,只要掌握好这种写法,都会使学生文章增色不少。不少学生在写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都会对比写自己小时候在父母的爱护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时候还要撒撒娇,闹闹脾气。让父母很辛苦。现在懂事以后,能干点家务活了;可以给父母倒杯水了,关心一下父母了。父母感到很欣慰。通过自己以前不懂事和现在懂事了很好地对比,突出了自己长大了的主题。
         通过阅读、运用《水浒传》中精彩的环境描写和文章章法,学生领悟到了文字和章法的趣味,增强了自己作文的表现力。
         总之,以“趣”引路,让学生领略到了《水浒传》出神入化的描写塑造的一百零八位有血有肉的梁山好汉形象。以“趣”引路,学生领悟到了《水浒传》文字和文章章法的奥妙,增强了阅读名著的能力。
参考书目
【1】施耐庵  《水浒传》经典插图评点本【G】天地出版社,2018:75
【2】王国维《人间词话》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