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谢智胜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人们意识到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
        谢智胜
        湛江市麻章区教育局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人们意识到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作为小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的强弱来制定一套符合小学生的教育体系。要经过不断的实验,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课外拓展学习,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优良品质,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培养策略
        引言:当2014年国家文件中出现“核心素养”一词之后,许多学校开始进行改革。尤其针对小学时期的教育,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必须要狠抓核心素养的培育。其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就是语文学科的教育。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其中包含有语言能力、思维影响力、创造力等众多需要小学生学习的方面。作为教师应该首当其冲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地探索、研究出一套适用于当代小学生的授课方法。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状况
        1.教师固步自封,无法顺应时代潮流
        虽然现在已经是21世纪,但是仍有部分学校的教师无法顺应时代的走向,依旧坚持着老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他们喜欢用“高姿态”的标准来对待学生,喜欢彰显教师的权威,对于教学内容分配以及学习目标规划都不合理。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导致学生也存在混水摸鱼的状态,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探索世界的精神。
        2.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相对较差
        培养小学生的基本技能,比如听、读、说、写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现代的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教师会更加注重狠抓听、读、写,而忽略了说。这就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再加上家长们都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于是给孩子安排许多补习班。俗话说得好“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父母却丢失了与孩子交流的时间,从而导致了当代社会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3.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相对较差
        当代社会是一个电子信息发达的社会,各种各样的小学生电子产品踊跃在市面上。尤其是手机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分散精力,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在学习中。这也导致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相对较差。例如:现在有两本书,一本是只有文字,另一本是配图较多、文字很少的。相信很多小学生都会选择第二种,这也是导致小学生阅读能力越来越差的关键所在,因为肉眼直观的看到比读出来要容易得多,所以导致他们缺乏一种探索精神,长时间下去,阅读能力会越来越弱。


        二、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 加强学生对语文的重视,不断改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
        为了改善现阶段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的弊端,国家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来引导学生开始重视语文这一学科。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小学语文作为最基础的母语学科,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语言水平,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小学语文的重视首先要从教师和学生抓起。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热情,做好引路人。学生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明白语文的重要性。
2. 加强扩展课外阅读活动,促进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
        教师经常性地组织班级同学在学校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让同学们两两分组,在固定区域自己选择书籍。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在选书的过程中共同配合,在阅读的过程中共同进步。这种开放型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还可以提升他们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从而实现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3. 学会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
        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两个学生是完全相同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要提前考虑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种不同,比如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作为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采取新型的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
4. 打破学生思维定式,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
        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学科里的导向,小学语文授课的关键内容就是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首先,作为教师要先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有高高在上的心态,要学会融入到学生里面去,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问题,并找出答案。如果实在找不到时,教师再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其共同寻找答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也更加提升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摒弃老旧的教育观点。对于学生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整合出一套独具创意的教学理念。最后,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发散思维来授课,不将学生的思维扼杀,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结束语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是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的,不仅要改进授课方式和授课理念,还要学会从容的应对各种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各种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其实就是领头羊,一个班级里有成绩靠前的学生,也会有成绩靠后的学生。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师要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一改往常的教学观,采用新型的分层教学授课方式。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为学生今后良好的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85+87.
        [2]张晓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A],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