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 抒发感思——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的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郑越秀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写作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
        郑越秀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写作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学习中语言能力较强,但是其写作能力与文字组织能力极差,但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其协调性,若是学生总是保持这样的学习状态,就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开始尝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进行作文写作,以保证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方式尚未固定,再加上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并结合实际情况去提高课程教学水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对教学方向进行了拓展,在教学中不仅重点关注学生文字与词语的积累量,还将大部分关注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写作中,以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词语灵活应用起来,同时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现代化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写作教学偏于形式化
        在当前这一教育事业深化改革背景下,虽然很多小学教师重视作文写作教学,但是在实际引导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部分教师还是认为让学生多看、多背、多读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作文教学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如何将学生带入到作文写作中,怎样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营造出合理的语文作文教学体系[1]。
        (二)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尚待提高
        在对学生的作文内容进行了解时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作文内容与实际生活存在出入,作文的目的就是对生活进行仿写,并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内容展现出来。但是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经常会出现天花乱坠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的作文就是利用华丽的词语堆砌而成,这就使得作文无法展现出其存在价值,反而成为了学生的“词汇大全”。
        (三)作文写作生搬硬套,缺乏真情实感
        大多数语文教师在作文写作教学前都会让学生阅读大量优秀作文集锦,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作文写作内容经常会出现抄袭的情况,即直接搬用优秀作文集锦中的内容,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写作的作文内容失去了其自身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就需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并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结合真情实感,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二、善于发现生活
        (一)洞察生活细节,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作文内容丰富,并且内容带有极强的情感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生活细节进行观察,并帮助学生去积累与生活相关的写作素材,而不是在优秀作文集锦中寻找华丽的词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到校园中观察自然景观,比如树木、花草、昆虫等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一下微风拂面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才能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作出优质的文章。
        (二)感受生活美好,培养真挚情感
        在引导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物体,真实的情感也是保证作文内容充实的标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融入情感,引导激励学生,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理解情感,并将其融入到作文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在生活中主动去帮助他人,或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将生活引入课堂中来
        (一)将课堂和生活有机结合
        课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优质课堂氛围,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既然学生的作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差甚远,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与课堂相结合,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营造出合理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与生活相关的教材内容,还可以找出一些典故来引导学生,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2]。
        (二)将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转换为可用素材
        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举出生活实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例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了冲突,若是因为某件事而落泪,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件事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引导学生细化事件的经过来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在事件的引导下可以正确看待身边事物,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四、激发学生潜能,乐于写作
        (一)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写作中若要保证内容更加丰富,就需要学生在结合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开动想象去创建氛围,通过作文内容氛围来衬托出事件的重要性,以及事件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会出现这件事,这件事在经历的过程中还出现了怎样的插曲。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有效营造出良好作文学习氛围,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作文写作能力。
        (二)让学生乐于写作
        其实很多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喜欢作文课,这就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堂中,甚至思考的方向也与教师所教授的存在偏差,所以教师就需要结合这一问题制定出解决方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经常讨论的问题开展趣味作文课堂,例如学生经常讨论动画片中的人物,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变成了这个动漫人物会做一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
        五、让生活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与作文课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一些优秀作文中的内容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将生活与课堂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在教学中为学生组织感恩父母的活动,让学生回到家中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并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同时学生还能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写出的作文就会带有真情实感,内容也会更加丰富[3]。
        六、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在当前这一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应如何有效开展,同时也了解到应如何将生活带入到课堂中。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并分析问题所在,同时还可以利用合理的方式去激励学生,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并明确告知应如何有效地去扬长避短,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并激发学生自身潜能。
        参考文献:
[1]陈红丽. 注重体验、感悟生活 ——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育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 2012.
[2]周静. 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 2020, (6):237-237.
[3]陆徐来.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J]. 启迪与智慧:下, 2020(5):48-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