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石旺
广东省乐昌市第二中学 广东 乐昌 512200
【摘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让学生深入品读,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感悟,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们语文阅读能力。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引导品读;理解感悟;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高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四个部分内容,阅读就是其中之一,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也是学生感受语言魅力的主要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阅读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更是对学生未来的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兴趣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关键在于学生,只有在学生积极投入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找到好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主动去深入到阅读内容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初中学生正处在个性发展的青春期,他们更愿意随着自己的兴趣行为,在学习积极上也受到了兴趣较大的影响,在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上,他们会更加积极投入到相应内容的学习上。对此,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用兴趣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找到一个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状态,这样学生们对阅读内容产生了兴趣,他们也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并且会深入挖掘其中内容,从而对文章有更加深入地理解,长此以往,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会有明显地提升。如在《社戏》教学的过程中,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回忆小的时候一群小伙伴去看社戏的回忆,这也是作者童年的回忆,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童年还没有走远,他们对于童年的回忆也比较清晰,教师可以以童年回忆来引导学生对《社戏》产生阅读的兴趣。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将一些童年游戏,并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然后问学生“那么同学们知道一百年前的小朋友都玩些什么吗?与大家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并且引出《社戏》,这样学生们会对社戏的内容产生好奇心,让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
二、为学生的品读营造良好环境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们从文章中获取表面的信心,更是需要让学生深入品读,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深入到文章中,体会其中的表达的思想和内容。在学生们品读的时候,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们会更加容易沉浸到文章中进行深入品读。而如果品读的环境比较嘈杂,学生也很容易被影响,甚至会因为环境原因而在阅读的过程中走神,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的品读营造良好的环境,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品读,自己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在具体的品读环境营造中,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环境的安静性,安静的环境也是品读环境的基本要求,在学生品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维护好课堂秩序,并且自己也要注意安静,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品读;其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背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深入到阅读当中。如《大自然的语言》其中内容是与自然相关,其中也提到了一些大自然的声音,教师在让学生们品读的过程中,可以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相关的音乐作品,音乐背景轻缓,其中也可以穿插一些鸟鸣、风声等自然的采声,模仿大自然的环境,这样学生们也更好地沉浸到课文品读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生活化教学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文字的表达是比较抽象的,这也是很多学生难以理解阅读内容的主要原因。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能够理解阅读内容,生活化教学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与阅读内容联系起来,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去理解课文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对于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通透,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渐提升。如在《藤野先生》的课文中,鲁迅先生回忆的是自己在日本学医时的一个老师,他在其中提到一些内容学生们不了解,但是其中关于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认真的态度,却是学生们感受过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从小学到现在的教师,并且说出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教师,其中有学生说是语文教师,会一遍遍地听写他们的生字词;也有学生说是数学教师,会严格要求他们做笔记;还有说英语教师,会一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然后进行英语教学。然后在让学生们去阅读课文,这个时候,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藤野先生”已经成为学生们回忆中的老师,再这样带入自己的生活之后,他们对于课文职工描写也有了深入地认识,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四、小组讨论中升华感悟
在学生们理解了阅读内容之后,说明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但是学生还是可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那就是从中获得感悟,并对学生自己产生相应的影响,这样学生们才能算是真正地理解并且吸收了阅读内容,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在这样的阅读积累中不断提升。初中学生在一篇文章的阅读之后,基本都会产生相应的感受,但是这些感受如果没有经过引导,很容易被忽视,学生也就会错过对阅读内容的感悟。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抓住这些感悟,让学生们重视对阅读内容的感受,这样才能进一步获得深刻的感悟。在教学中,教师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之后,可以增加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们就全文的阅读感受进行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重视自己的感受,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这些感受也会更加深刻,并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正确的影响。如在《回忆我的母亲》阅读教学的最后,学生们可以就自己阅读之后的感受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说“读完了课文之后,感觉到了母亲的不容易,平常的时候,我们应该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要多陪陪妈妈。”也有学生说:“那个时期的人民生活好困难,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有自己的个拿手,在这样的交流之后,学生们的感受也更加深刻,我也听到了一些家长反映学生在家里变得更加懂事了,会帮忙做家务了。这也说明学生们真的从阅读中获得了感悟,并且对他们的生活也产生了正确的引导。
结束语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合适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兴趣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学生的品读营造良好环境、生活化教学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小组讨论中升华感悟等策略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洋.审美式品读,提高阅读课堂实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9(04):35.
[2]利少坚.品读与感悟——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神州(上旬刊),2020(12):118.
[3]黄小娴.品读美文,感悟生活——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信,2019(05):9.
[4]栾平玉.激活资源·品读感悟·高效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解析[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