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琨
广东省湛江雷州市第二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能够通过做思维导图的方法对整本书的行文结构、故事梗概、逻辑思维、主题思想等内容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学会独立完成阅读任务,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和思维导图的特点
整本书阅读指的是把一整本书作为阅读对象,关注整本书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整体性阅读。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整本书涵盖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思想情感以及人生道理,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内容情感,学习其中人生道理。能够集中体现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文学评价能力,体现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鉴赏素质。整本书阅读强调反复阅读,在不断阅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获得不断深入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不断地强化这些语文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延伸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阅读视角。因此,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阅读辅助工具。具有发散性、独特性、工具性结构性的特点[1]。能够反映每个人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如同大脑的思考过程,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各有不同,因此每个学生做出来的思维导图也不尽相同。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类复杂以及大量的信息,分信息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处理遇到的各类信息,梳理整合,呈现出脉络清晰的主干结构。利用主干,线条分布和关键中心词形成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层级结构的导图。常见的思维导图有文字型、图文并茂型、图画型。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整本书阅读中,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节省学生做阅读笔记的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面以及阅读能力。思维导图通过作图的方法,直观化,整体化的呈现整本书的脉络,清晰的梳理整本书的相关内容,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利用图形文字结合的方式,把整本书的结构、内容、重点等直观地呈现出来。在阅读过程中非常实用,能够帮助学生把整本书的知识点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富有逻辑地整理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和认识。采用分层结构,把整本书层层梳理,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直观化、可视化地展现整本书的精华所在,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就能表达自己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的思维模式,思考过程以及关注重点。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导图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思维导图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2]。
(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是一种思维工具,在整本书阅读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把思维导图运用于语文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整本书的理解和认知程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通过展示思维导图,介绍整本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整本书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阅读。从而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还要关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水平和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将思维导图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相结合,相当于给整本书写了一张含金量很高的名片,充分激发出学生阅读和探索的欲望,从而提升整本书于都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辅助阅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独立阅读能力和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完全具备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己绘制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学会用思维导图辅助自己进行阅读。教师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转变阅读观念,培养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一次次阅读中使用思维导图,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能够体现自己思维方式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教师要给学生教授不同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如怎样选择和确定关键词,怎样确定中心和主干,怎样进行分层和梳理等知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如思维导图的特点、类型、绘制技巧等。让学生在不断地交流学习中进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导图绘制水平。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把良好的阅读习惯带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加深阅读记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要注意强调思维导图的辅助作用,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避免学生本末倒置,走入重绘图轻阅读的学习误区。思维导图在阅读中只是起着辅助作用,学生不宜在作图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忽视阅读的重要性。绘制思维导图应该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之上。
(三)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动思维导图运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接触整本书阅读比较少,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大多是在课下,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也属于课外阅读范畴,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以短篇,部分阅读教学为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较少使用思维导图。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忽略了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使用思维导图的频率较低[3]。学生写阅读笔记仍然采用传统的笔记方法,没有养成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因此,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重视思维导图的运用,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整本书的内容主干、思路和重点、结构和思想。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在宏观上把握整本书的特征。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兴趣和习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在课外阅读任务中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作业,在学生绘制完成后,根据学生绘制的程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完善和细化学生的思维导图,不断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和习惯。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读书交流活动中交流各自不同的思维导图,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阅读交流,进行思想碰撞,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完成书籍阅读交流和推荐。
四、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重要,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因此,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实践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武菊花.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35):117-118.
[2]薛文竹.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3]秦开颜.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0(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