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何苑嫦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之中,要让实际的教学过程进一步与新课程相契合
        何苑嫦
        广东省兴宁市宁新街道宁新中心小学      广东省兴宁市   5145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之中,要让实际的教学过程进一步与新课程相契合,教师不仅要对以往相对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吸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方法上的创新,通过进一步改善课堂环境、强化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培养、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措施等来达到这一目标,践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创新
引言: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点是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综合素养,并在相应的数学素养基础上,自主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和最终掌握。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相关教师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一、推动课堂环境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当前新课程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来强化课堂效果。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技法学生兴趣的措施较多,如可以通过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目的性,也可以通过对课堂环境的改造,构建利于学习的氛围,这些方法均能够达到比较良好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目标。以实际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圆”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征,引导学生对周围接触过的圆形物体进行描述,如摩天轮、车轮等物体,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推进学和学习氛围的营造构建基础,同时,让学生对自身所描述的一系列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进一步探讨,进而有效地归纳出圆形的基本特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教学之中,相关教师也需要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并以此为核心来推动教学,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之中,学生需要掌握以除法来进行分桃子的方法,这一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了促进学生掌握过程,教师可以采取画图和讨论等措施,让学生从图片信息之中获得相应的启发,并在讨论的过程中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探索。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完成探索过程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对自身刚才的口算过程进行验证,并鼓励学生采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来对口算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竖式计算进行交流和展示,探讨竖式每一步的具体意义,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掌握[1]。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把握小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和兴趣所在,避免以照本宣科的方法来强行进行知识灌输。此外,为了有效地改善课堂环境和把握学生兴趣,教师也需要注意在课堂内外以倾听、观察和实际交流等方法增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互信,切实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只有这样,教师在塑造课堂环境和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时,才能更为顺利。
二、创新教学思维,促进思维方式的渗透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所具备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新课程之中,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就小学阶段而言,尽管在这个阶段上,学生所学习的主要是一系列较为基础的知识内容,且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不高,但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主要作用在于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而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当学生在具备比较系统的思维能力之后,其后续的学习过程才能更为顺利,同时具备相应的思维能力之后,学生也更容易掌握其他技能和知识,提升其整体素养。


        基于上述的原因,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也要在以往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思维方式的创新和转换,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数形结合”为例,这一教学思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之中应用广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数学中相对抽象的数据,转换为形象化的图形,从而学生可以通过识图的方式来理解题目和其中的数学含义。这一教学方法的存在,也让教师可以更为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以小学的阶段图形面积的教学为例,通常相关的题目和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一方面无法形成兴趣,另一方面也难以有效地理解题目含义,有鉴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需要计算的面积设想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其他的物体,如长方形面积计算转换为相同大小的黑板,在这种方法之下,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理解题目含义,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以实际的教学为例,在针对三年级下册的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的教学之中,教师就要充分地引导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能力,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相关题目之中所存在的不同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图表制作,从而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各个数据的意义,在数形结合的措施之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知识形成理解,并切实地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
三、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教学工具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基本知识的关键阶段,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既有助于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构建,又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自主探索的热情。但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涉及到三角形等图形时,如果没有具体的事物进行参照,整个学习过程将显得较为枯燥。针对此类问题,教师有必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尽力为数学课堂营造良好氛围,继而提升数学课堂的实际效率。具体到教学实践,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为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甚至是网络上品质较高的教学资源,这无异于丰富了教学素材。以几何知识的教学为例,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在黑板上绘制图形,借用辅助线来解决关系的判定或者面积的计算等问题[2]。
        引入多媒体技术以后,教师可事先准备与教学主题有关的视频、图片或者动画演示,方便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实物相联系,并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兴趣。例如,在教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在网上下载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推算有关的演示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公式的由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除了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各类在线学习平台也为小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教师可通过广泛的收集、整理,筛选出质量较高且与当前的教学任务相匹配的数学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交互功能,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及时就学习过程中的心得进行分享。需要谨慎的是,教学工具并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要确保现代化教学工具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应当根据正常教学进度、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数学基础等,妥善选择适用于绝大多数学生的教学工具,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当调整、优化[3]。

结语:
  新课程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些要求之下,相关教师首先要对的以往的教学成果进行汇总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进而的推动后续教学过程的改善。同时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也有必要从学生兴趣、数学思维和的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更为有利的环境下展开是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新胜. 浅议小学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C]//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二). 2020.
[2]褚光华.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变革与探究[J]. 魅力中国, 2019, 2019, (37)(37).
[3]汤发强.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J]. 明日, 2019(9):0379-03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