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许京津
[导读] 在儿童立场下,美术活动需要合理设计,让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及特点,促进幼儿的进步发展。
        许京津
        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幼儿园  江苏省南通市  226500
        摘要:在儿童立场下,美术活动需要合理设计,让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及特点,促进幼儿的进步发展。在幼儿园内,传统美术活动存在内容、模式等方面问题,无法让活动立足于儿童立场,服务于幼儿的发展。为此本文分析儿童立场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特点,对儿童立场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摘要文字断句较多,文字内容调整梳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实践;美术活动;幼儿园;儿童立场
        引言:在幼儿阶段,做好美术活动的设计能让幼儿发展审美,提高创造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幼儿。但是在传统观念下,幼儿园组织的美术活动,一般不能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确保活动适合幼儿,最终,让美术活动无法立足于儿童立场,也影响幼儿园的教学水平[调整语句,梳理语言组织,突出研究重点]发展。教师应该了解在儿童立场下,美术活动组织的特点,为合理美术活动的设计奠定基础。
        一、儿童立场下的幼儿园美术活动特点
        (一)互动性
        在儿童的立场下,美术活动应该强调理解性的互动。教师需要更接近并且对幼儿视角进行还原,为探索、理解幼儿而互动,让幼儿可以真正对美进行感受、表达并创造,在与教师互动中,激发灵感。教师要借助互动,让幼儿受到引导,使其心中“美”的种子可以发芽,能基于美术情境尝试想象或思考,大胆表达,对美表达的方式创造式的丰富,让“美”的种子不断发芽及成长。
        (二)游戏性
        儿童最喜欢游戏,它在幼儿生长的各方面内都有体现。在儿童立场下,美术活动存在明显的游戏性。幼儿可以在轻松的活动氛围内,构建自身与活动的一定联系。在活动内容上,需要选择幼儿更为喜欢并能投入的活动,在活动方式上,要选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化方式。而在当活动结束后,幼儿需要能得到外在作品、内在经验,满足其获得感,让美术活动更为成功。[前后需衔接,语句需调整]
        二、儿童立场下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实践
        (一)组织能引导幼儿表达情感的美术活动
        在美术活动内,幼儿的情感参与十分重要。在幼[言语需调整,不够准确]儿阶段,他们更擅长口语表达,或利用线条、符号等进行内心世界的表达。美术活动能让幼儿的情感再现,获得情绪体验,属于幼儿创造的兴趣延伸。因而,在美术活动时,教师需要提高对情感体验的关注,对幼儿创造性、个性化的表达充分支持,达成情感互动。
        在美术活动内,作品属于幼儿对个人情感及思维的表达。以幼儿角度来看,事物也有着一定情感及生命。比如,在幼儿笔下,云彩可以跳舞和欢笑,它们可以在天空中跑跳;晚霞属于天空漂亮的服装,可以对天空进行装扮;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们,仿佛在进行捉迷藏的游戏。幼儿在美术表达内丰富的想象及灵感[衔接],属于他们的泛灵心理,是幼儿在作品内寄托的愿望及情感。此时,教师需要对幼儿的作品、解释认真观察及倾听,对幼儿愿望进行了解,激励幼儿对自身情感进行抒发,对作品进行分享及交流,让幼儿发展美术表现的能力。而幼儿个性的动作、笔触等,其中都蕴含充分想象力。部分幼儿表面看并不美观优秀的作品,却体现着幼儿情感。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并且赞美幼儿的作品,不能基于个人审美的标准,对幼儿作品独断评判,也不能为提高作品的美观性,为幼儿进行模式化的训练,使其创造力、想象力被扼杀。
        (二)组织可以让幼儿自主游戏的美术活动
        在部分教师的认识中,幼儿的创作应该得到安静的环境,为此,美术活动不能和游戏联系起来[补充完整,语句调整]。但是,从儿童立场来看,幼儿一般将画画看为游戏活动。

教师需要对游戏情境合理创设,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游戏性材料,让多样游戏可以影响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内创作,感受审美及愉悦体验。
        比如,在“漂亮的花朵”主题活动内,教师可以对游戏情境进行创设,引导幼儿能于游戏氛围内,不断体验到积极情感,提升创作积极性。教师可以对花朵图片及视频进行展示,将一面墙当成“花园”,鼓励幼儿在“花园”中“种上”漂亮的鲜花。而教师还有幼儿,可以对能表现鲜花的活动材料进行收集,比如蛋壳、卡纸、颜料等,让幼儿自主尝试游戏和创作。在游戏良好氛围下,幼儿也拥有能自主游戏的美术创作工具,为此,幼儿可以用卡纸做剪贴画,也可以用颜料直接画画,或通过蛋壳拼出一朵朵鲜花等等。在自主性、游戏性的活动内,幼儿可以对个人探索所得的创作方式更为喜爱,将画画当做游戏。在创作工具、创作环境的支持下,幼儿能在探究中完成游戏化的学习,了解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在活动中提高审美及美术表现等能力。
        (三)组织能让幼儿感知并体验的美术活动
        在儿童立场下,美术学习会和生活存在密切关联。教师需要联系生活还有美术活动,让幼儿能在感知、观察并欣赏中,了解生活的美,提高审美,积累丰富的情感体现,实现内心情感的丰富,再利用美术手段对生活进行表现,实现表现能力的提升。而在创作时,幼儿表现的都是他们有所经历的事件,内心体验较为深刻的事物,为此,教师更应该对幼儿的体验及感知提高重视。
        审美感知、体验经验、各层次下的审美表达还有创作体验,都属于儿童艺术体验结构内的重要支撑。而经验需要持[言语需调整]续积累且发展,在美术活动内,活动经验逐步的建构还有传递,均需要幼儿的亲自观察,能对事物拥有形象、完整的了解,此后才能使其个性化的完成表现。由此可见,体验、感知属于美术活动内的关键。美术活动属于幼儿连续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利用不同途径,让幼儿进行体验及感知,实现其感知经验的丰富。
        比如,在“可爱的小动物”活动前,可以先要求幼儿观察动物,了解猫、狗等动物的特征及运动特点,让幼儿能基于自身喜好,对动物的毛色、四肢等进行欣赏,感受快乐情感。其次,可以鼓励幼儿对小动物的图片、视频进行收集,再将它们往活动区域内布置。教师也可以互动于幼儿,共同对生活内可以表现动物的材料、工具进行搜集,将它们布置在活动区域中,让幼儿可以尝试创作。最后,幼儿也可以进行亲自创作,再将作品往活动区域内布置。当幼儿知道的更多时,其体验便更多,对动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当幼儿十分好奇活动内容时,教师也能尝试连续的主题式活动,让幼儿丰富情感体验。
        (四)组织可以让幼儿敢于创造的美术活动
        在美术活动内,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创造的兴趣,通过不同方式,促使幼儿大胆的尝试创作,使其联想力得到激发,实现创造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对幼儿创造充分尊重,尊重其活动主体地位,尊重其兴趣爱好及个性,避免过度干预幼儿,使其成为活动的主人,可以敢于创造、大胆创新。比如,在“自画像”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互动于幼儿,使其思考“眼睛像什么形状?鼻子像什么形状?”等问题,让幼儿可以激发创造性,再通过创意十足的作品展示、美妙背景音乐,利用语言导入、视听欣赏,让幼儿不同感知觉被激发,能通过美术手法对个人情感及想法进行表达,满足美术活动的组织需求。
        结束语:在儿童立场下,美术活动存在游戏性、互动性等明显特征。和教师眼中的美术活动不同,幼儿认为的美术活动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在组织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立足儿童立场,结合幼儿需求、教学需求设计美术实践活动,让美术活动得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永.信息技术助力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J].山东教育:幼教版,2019,000(011):P.27-29.
        [2]曹静.基于儿童立场的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分析[J].速读(中旬),2019,000(012):237-238.
        [3]姜雪萍.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J].生活教育,2019(4):11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