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及有效开展途径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向冰
[导读] 实行家园互动在现实中面临诸多问题与障碍,如家园沟通机会少,亲子活动参与率低,
        向冰
        柳州市流山中心幼儿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113
        摘要:实行家园互动在现实中面临诸多问题与障碍,如家园沟通机会少,亲子活动参与率低,保教工作不支持等,这就需要探索家园沟通合作的有效途径,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更注重以游戏教学,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幼儿自身,家长和幼儿的的有效合作可以为幼儿的各项发展提供优越的成长环境。提升教学活动质量,使幼儿园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家园共育 重要性 问题 途径

目录
        一、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家园沟通
        (二)有利于加强幼儿园保教管理
        二、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园沟通机会少
        (二)亲子活动参与少
        (三)保教工作不支持
        三、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步调一致
        (二)掌握恰当合作方式
        1、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方式
        2、合作交流的方式
        (三)不断丰富拓展合作渠道
        四、结语


我国的幼儿教育观念一直比较落后,家园合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有着非常多的问题与阻碍,普遍存在着家园合作的机会少,家长的亲子活动参与频次少,家长对幼儿园保教工作不理解,体现到现代的幼儿家长身上就是对幼儿园教育的不支持、不理解、不配合,这给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带来了阻碍,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家园沟通合作的有效方式。
        一、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中,家园合作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意义,实施密切的家园合作,让家长一起参与幼儿园的保教中,是切实可行和必要的。
        (一)有利于加强家园沟通
        幼儿园和家庭是合作伙伴,父母的职业来自各行各业,精英齐聚各展神通,优秀的职业道德和事业中的成就都成为了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源泉。家园合作势必需要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家园双方需通过各种途径,如利用专题讲座开展对家长保教重点工作的教育;充分展示幼儿园家园宣传栏的功能,优化家长在保教和信息共享的反馈;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在了解、沟通的基础上产生对幼儿园教育的认同感,反过来更加促进家园合作。
        (二)有利于加强幼儿园保教管理
        只有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减轻幼儿园的保育管理负担。但幼儿的行为习惯基本都是入园以前在家庭生活中习得的,养成的。要想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就得从家庭生活这个根源入手,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幼儿园进行的保教活动,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充分支持帮助。通过家园合作,可以让家长知道幼儿园保育管理中对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感受到教师为孩子的真诚付出和科学管理,并认识到自身教育中因为过度的宠爱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消除家长对幼儿园保育管理工作的不解,形成对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的态度。
        二、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探索家园沟通合作的有效途径中,家长的幼儿教育理念迷茫、科学育儿方法单一、在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不够细心,体现在家园沟通机会少、亲子活动参与少、保教工作不支持,实现家园共育还有着诸多的问题存在。
        (一)家园沟通机会少
        不管是城市幼儿园还是农村幼儿园很多幼儿的父母工作繁忙,无暇亲自接送幼儿上下学,甚至一学期不出现在幼儿园的现象。由于长时间与父亲、母亲或父母双方分离,幼儿在生活和心理上依恋祖辈,比起其他的孩子社会性发展不容乐观,表现为更孤僻、更任性、言语更少,不愿主动与人交流,自理能力也弱。这些幼儿本来是最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强沟通,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但由于常年外出,在家时间少,更别提来园接送幼儿、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了,因此,幼儿园的教师与家长会面时间少,沟通机会也少。
        (二)亲子活动参与少
        虽然幼儿园也会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春天来了,组织亲子春游活动;每周的家长开放日也会安排一些亲子共读、亲子手工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保教忙活动中。但幼儿园的家长们都以工作忙,外出有事等理由不愿参加亲子活动,几个人不参加后就带动了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参加。他们有些人甚至认为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其实就是变相的让家长帮忙带孩子,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负担,因此对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活动有种莫名的排斥感。
        (三)保教工作不支持
        幼儿各项学习活动都是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参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基础。然而,很多家长思想观念落后,他们对幼儿园的期望是教会自己的还是识字、算数等小学化的内容,而对幼儿在园里一天到晚的游戏不理解,甚至颇有意见。这种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孩子内心的心理需要,不注重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道德素养的塑造的观念,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格格不入,这个家园合作又带来了一大观念上的难题。
        三、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步调一致
        父母和幼儿教师都是幼儿在知识获取、能力发展道路上的领路人和指导者,家园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分歧会让幼儿无所适从而导致学习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有这样一个例子,说明家园合作,步调一致教育的重要性。进入大班以后,父母对小美的要求提高了,并希望教师能在班上减少游戏时间而增加学习知识的时间。在家里,父母给小美看的书也不再是画面精美的绘本故事,而是类似是《小学生必读的故事书》之类的不符合小美年龄段的书籍,从此,小美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的游戏和故事课上小美总是表现得很活跃,但之后她好像对游戏,故事,图画书都失去了兴趣,不和以前一样爱讲故事又积极参与游戏了。之后,教师及时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分析了大班幼儿的兴趣好好和学习发展规律,指出小美现在马上要升小学了,家长希望小美成才的心可以理解,但是家长的做法太过急促了,不利于顺利完成与小学的衔接。在家园沟通与合作下,家园间以科学的教育方式开展对小美的教育,渐渐地,小美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产生冲突在所难免,通过专题讲座、博客、微信、家园互动、图书漂流等互动方式推动家园合作,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向家长传授新的教育理念。共同寻找适切课程资源的重要路径。作为家长,要充分地考虑孩子的发展阶段和承受能力,与老师共同合作,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掌握恰当合作方式
        教师与家长充分的合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处:
        1、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方式
        幼儿教师与家长在幼儿的教育方面是不同的分工,在幼儿教育的理念上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不同的想法,产生一些矛盾,当教育理念上的矛盾产生时,如何去化解这样理念上的不同是幼儿教育急切需要思考的,在解决家园合作交往中矛盾时,要给予预防,合理适时的沟通,以此实现家园合作的顺利进行。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家长讨论沟通,让家长理解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现实情况,配合幼儿园的各项保教工作。
2、合作交流的方式
        任何一位家长都希望从教师口中听到对自己孩子的肯定评价,幼儿家长也不例外,但若教师就此一味迎合家长,报喜不报忧,最终只会失去家长的信任[
 白惠忠. 浅谈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J]. 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6(4):00277-00277]。
        正正在刚开始入园时,与同伴们的交往几乎没有,也不愿意与老师沟通,在进餐时连勺子都不会用,经过老师手把手教,才慢慢的学会了勺子吃饭,但学会了用勺子后,打起一口饭后含在嘴里总是不吃。在与家长来接正正时沟通后,得知正正在家时的用餐习惯并不好,正正都是爷爷奶奶在喂饭,爷爷奶奶很疼自己的孙子,为了哄正正吃饭,一边把电视打开一边喂。这样看边边吃中正正才得以把一餐饭给吃完,殊不知这样的进餐形式,分散了正正的注意力,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喂一口饭。长此以往的这种进餐方式,对幼儿的行为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直接的导致了幼儿三心二意不认真,无法专注于该做的事。通过家校沟通,我让正正家长在家时关掉电视拿走玩具,让正正坐在餐桌上和家人一起吃饭;在幼儿园时,我也经常帮助并鼓励正正学着专心吃饭,并时刻提醒他饭嚼碎了以后就咽下去。在家园的合作努力下,正正逐步学会了自己吃饭并加快了速度。
        3、家长配合家园合作方式
        家园合作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们的共同信任,在此信任的背景下,教师要做的更多使家长对保教工作的不断支持,与家长及时沟通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因群体效应,幼儿园在保教中可以采取群体沟通方式,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活动中,向家长介绍支持幼儿园工作家长的优秀做法,对这样的家长进行肯定,并表示感谢,让这样的“亲幼儿园”的行为传播给其他家长,增加全体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同感,为家园合作的开展提供行动基础。
        为幼儿谋划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对于幼儿教师层面,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可以为教师了解幼儿的平日生活提供渠道,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幼儿的日常,反思教师的教学活动;对于家长来说,能够及时的与教师沟通,是对幼儿教育理念把握的捷径,可以及时的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园方面,家园合作沟通,可以形成教学资源合力,提升教学活动质量,使幼儿园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师与家长积极有效的沟通合作无论对于幼儿、教师、家长和幼儿学校都有着特殊而积极的意义。
        (三)不断丰富拓展合作渠道
        幼儿教师与家长行之有效的充分沟通合作,在当下沟通方式还是以集体沟通方式为主,在家长来园接送交流中,也是少有的个别化的沟通方式,只能够进行简短的交流,无法起到深入沟通的作用,因此沟通渠道中还是应当加以拓展,不断增加教师与家长单独沟通的方式。
        各种沟通方式都有各自的特殊优势,也有其不足,应针对其不足加以完善。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应适当增加次数;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应轮流担任,如一个月或两个月更换一次,并调动其它家长的参与;QQ群的沟通上,幼儿教师多上传能满足家长的兴趣和需要的数据和照片,教师要在网络沟通中起到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带动家长参与;接送幼儿时间,两个教师和一个保育阿姨分工合作,安排一名教师专门与家长沟通。
        四、结语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更注重以游戏教学,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开展教学活动,但懂得幼儿教育方法、理解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的家长少之又少,同时传统的思维总认为入园后幼儿的教育问题就是教师的,家长把教育的重任都推给了幼儿教师,因此不愿意经常到幼儿园参与亲子活动,长此以往的不合作、不默契,对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家园合作,有很多的经验需要我们去学习,有很多的技巧需要我们去探索,但无论是什么方法和形式,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都离不开“尊重”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李菲. 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家园合作[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0):22-22.
2、龙路英. 亲子活动视角下家园合作的现状研究——以桂西北地区为例[J].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6(2):49-52.
3、郑佳珍.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教育指南[M]. 北京出版社,2010.
4、沈鸿雁. 家园合作,共绘幼儿美好未来[J]. 教育家, 2016(7):50-51.
5、白惠忠. 浅谈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J]. 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6(4):00277-00277.
6、王培云. 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进餐习惯的研究[J]. 读与写, 2017, 14(14).
7、贺茉丽, 黄国瑜, 曹雅莉. 家园合作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之我见[J]. 中外交流, 2017(19).
8、陈道红, 陈丹, 徐娅. 家园合作对农村学前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用[J]. 时代教育, 2017(4):228-228.
9、史文秀, 王兴, 张玉燕. 流动幼儿家园合作的现状与思考[J]. 文教资料, 2017(1):176-177.
10、马绪.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2):211-212.
11、董燕. 初探家园合作,共培中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J]. 长江丛刊, 2017(5):251-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