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联兴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通过对生活情境的引入、问题环节的创设、话题讨论的组织、实践探索的开展,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加强,夯实学生的发展基础,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同时,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心理,能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全方位、多元化的良性发展,从而实现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作为学生认知成长阶段必备的一种品格和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字的感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发展状态。同时,将核心素养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能打破学生对数学知识常规性的学习模式,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方法得到革新,有利于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实现其自我主体的发展目标。此外,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有计划、有目标地解决生活问题,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形成、运用得到更加直观的认识与理解。另外,将核心素养作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达到有效运用、发散创新思维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
(一)生活情境的引入来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将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和现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索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这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还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以直观的画面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引入生活情境,组织学生从生活视角出发,去探索、发现更多的数学现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参与和主体探究,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夯实基础。
例如,教学“克和千克”,这是关于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质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知基础,为了使学生掌握本节中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并了解两者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而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的感知意识。
(二)构建问题环节,增强学生探究思维
课堂问题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渗透其核心素养的关键渠道之一。有效设计的课堂问题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巩固、提升课堂学习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问题进行细节化的引导和转变,并结合实际学情和教情变化,加强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对不同问题的解析思路,使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加强。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灵活设计课堂问题,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促使学生在不断地计算和分析中,提高自身的运算能力。此外,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还应注意难易程度,避免出现超纲、低效的问题,确保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连贯性。
如在教学“表内除法(一)”时,考虑到学生已对平均分、表内除法的概念和算法建立了初步的认知,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解析能力,教师集合学生的学情变化,设置以下问题:(1)算式10÷5=2读作(),除数是(),被除数是(),商是()。(2)20÷5=4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3)有30个笔记本,每6个笔记本放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多少个盒子?(4)一条绳子长15米,把它剪成3米一段的小绳子,能剪多少段?需要剪多少次?通过灵活设计问题内容,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加强学生的思维广度。
(三)组织话题讨论来提升学生科学直觉
话题讨论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直觉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对生活话题、数学问题等认知冲突点展开讨论,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还能使学生的认知感官和直觉意识得到加强,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估算能力,进而打牢学生的数学基础,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话题讨论的过程中,还能促使学生形成质疑和反思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架构,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认知特点,组织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风格,这不仅对学生的主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主观参与性得到加强,对有效课堂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四)重视实践探索,强化学生应用意识
实践活动的组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不断探索、分析的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发展效果。同时,实践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和问题背景下,有序地展开科学分析、能动探究,保持对数学知识的高效运用和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从而实现其灵活应用的实践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实践化探索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正确引导学生的实践方向,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认知、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解决中提升能力、在总结中培养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理念已逐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改善当前教学活动中的不良现象,还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其达到主体发展的教育目的。数学作为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建设、运算发展、实践能力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加以研究,以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喜亮.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分析[J].学周刊,2021(11):115-116.
[2]薛启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1(12):87-88.
[3]张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实践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11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构建移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阅读共同体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19-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