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廖曼
[导读] 新课标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一词出现人们的视野当中,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
        廖曼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城北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新课标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一词出现人们的视野当中,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断创新数学教育的课堂形式,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渗透策略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领者,更是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引领者,要是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利用小学数学教材当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当中道德品质相结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并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中健康成长。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德育教学现状分析
        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动下,核心素养教学逐渐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展现,数学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数学课堂的创新和改革,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但因为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利用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数学教学在学生当中难以开展,从而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1]。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渗透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要遵从四大原则:有机渗透、有序性渗透、适度性渗透、有情有义的渗透。有机渗透指的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教材,将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从知识点教育入手,渗透德育教育。有序性渗透要求数学教师不能急躁,要循序渐进,从一点一滴建立起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适度性渗透要求数学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把握尺度,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度渗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情有义的渗透指的就是,数学教师通过情感的传递,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渗透策略
        (一)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知识来源生活,而在数学知识当中,无不藏着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数学教材当中的知识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教材当中《时、分、秒》的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表盘,利用表盘上的时针、分针以及秒针来向学生解读时间,并引导学生记录时间,比如表盘上的时针停留在数字九与数字十之间,告诉学生,现在是九点了,并让学生根据认识时针的方法,来认识并解读分针和秒针,通过对表盘的学习和认识,来理解《时、分、秒》章节内容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从起床开始,到出门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啊。”来让学生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并在回答的过程中,针对勇用时过多导致浪费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提醒,引导学生树立时间观念,并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一旦过去就再也不会回来,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时间。通过对教材《时、分、秒》知识点的学习,在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挖掘课本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来不断渗透德育教育的形式,对学生地道德品质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数学教师要通过深入挖掘课本的内容,把握课堂当中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核心素养[2]。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材中《统计》章节知识点时,数学教师要对统计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究,来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将自己一天的花销罗列出来:早饭五块钱,中饭十块钱,晚饭十块钱,买笔十块钱。并向学生提问统计相关的问题,如:“老师买笔的开销占日常开销的百分之多少?”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点的掌握,并鼓励学生罗列出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开销,并让学生计算日常花销之外的开销占总开销的多少,并通过统计全班学生当中额外开销占比较多的人员人数,并进行适当的教育。通过《统计》知识点的学习和教育,来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良好品质,并对金钱有一个具体的规划,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要浪费钱财,对自己的零用钱做好规划,引导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节约品质。数学教师深入挖掘数学课本的内容,来加深对学生的教育,并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德修养,开展德育教育,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解决在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建设。在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还要利用数学课堂,渗透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材中《乘除法》章节知识点时,可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来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引导学生建立不骄不躁的思想品质。比如教师讲解完乘除法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对小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计算“3×2、70×80、20×7、600×9”等相关的数学计算题目,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解答。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解答动向,注意学生在解答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学生的反映。比如一位学生在计算20×7时遇到困难,就出现急躁的情绪,甚至影响到了身边的学生。这时候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从最基础的只是入手,进行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在遇到问题时,应保持平稳的心情,不骄不躁的心理素质,在遇到问题,不能被情绪所影响,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的面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不骄不躁的良好品德,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品质。通过对《乘除法》知识点的学习,来提升小学生的算数能力,并利用数学题目,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更加严苛,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不断创新教学形式,结合小学数学教材,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刘用旺. 核心素养下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J].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1):144-144.
[2]华露.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德育渗透[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20, (5):49-49.
[3]席云英.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探究[J]. 华夏教师, 2019, (31):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