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吴苑淳
[导读] 初中作为教育基础性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努力
        吴苑淳
        汕头市潮阳区仙波中学    
        摘要:初中作为教育基础性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努力。作为班主任,不仅需要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平常生活中悉心关照学生,还要传授德育知识。班主任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繁忙和辛苦的教学工作下,班主任需要合理有效的教育策略来辅助自己,才能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本篇文章对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激励策略
        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如同初入社会的青年,最需要的是正确教育观念的传授和道德素质的培养。然而在初中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更重视的是学生应试教育,繁重的作业和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阻碍了学生德育的发展。如今的社会,全能型人才更受关注,道德素质的欠缺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眼光长远,抓好初中德育教育,夯实学生道德基础。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教育策略规范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长此以往,德育工作才能行之有效,落在实上。
        1初中阶段德育工作的缺陷
        1.1 忽视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应试教育一直占据我国教育体系的核心位置,国家、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文化课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忽视了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班主任作为班级领导人,大多精力放在学生文化课教学上,所以对学生德育知识的传授多停留在表面理论,并未真正让学生付诸实践。学校组织德育教育时,大多数班级开展的德育内容枯燥无味,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长期按照老套,效率低的德育教育模式传授道德知识,不仅浪费教学时间,也会让学生对德育的兴趣降低,徒劳无益。
        1.2 德育工作的内容不易理解
        初中生虽然知识容纳能力和记忆力较强,但是对于新内容的理解能力往往不足。然而在现实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期间,传授的德育知识多依赖于课本中的官方定义。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并未切实将传统官方的德育知识带入现实实践之中,初中生理解能力较弱,过于抽象的内容也不利于初中生消化,这些知识对他们而言过于乏味难懂,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德育的兴趣和激情。这样的情况并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与德育教育原则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1.3 实行德育教育的方式千篇一律
        大多班主任在实行德育教育工作时,所使用的方式单一、乏味,并未真正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班主任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主导课堂节奏,并未和学生做到充分的交流对答。初中阶段的淘气活泼,难以融入到这样严肃单一的课堂中。在没有多姿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新颖有趣的教育方式的情形下,道德教育工作很难有效地开展和实施。
        2初中阶段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激励策略
        2.1 教学工作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
        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把文化课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也正是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了许许多多知识型人才。但是如今的社会中,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道德行为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和灵魂,更加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所以德育教育必须落实到位。初中文化课知识体系还不是很繁杂,教学工作相对比较轻松,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要与文化课教学相互渗透,找出两者的相似点。班主任通过两者的相互渗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的含义和意义。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植树的牧羊人》,班主任可以通过课文讲解教会学生勤劳执着、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和热爱生活的道理。班主任在课堂之中不知不觉将德育知识传授于学生,有助于学生对道德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也可以更好的与现实联系起来,及时运用到生活中。

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这一点就已经成为他们身上永恒的闪光点了。
        2.2 倾听学生的声音,多与学生交流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淘气闹人的时期,面对事情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所以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点,运用新颖的教育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眼球,与此同时要注意避免多次批评、打击学生。班主任在遇到学生犯错误时,如果只是单方面的批评,只会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降低对老师的好感度。所以班主任在遇到这类情况时需要心平气和的与学生交流,用最简单的道理教育学生,让他们发自内心明白自己的错误。班主任还需要多多倾听学生的想法,毕竟学生的思想不同于大人那样成熟冷静,通过学生的内心告白找出事情的原由,釜底抽薪。在遇到行为恶劣的学生时,班主任不能因为一时愤怒而惩罚开除学生,这需要班主任及时联系学生家长,了解学生日常行为和性格,利用在校时间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3 发挥优秀榜样的作用
        榜样起着带头作用,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是最有说服性和示范性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多多发挥示范榜样的积极作用,通过鲜活的人物和例子向学生灌输道德思想。诸如邱少云,班主任让纪律性差的学生以邱少云为榜样,通过讲述邱少云死于烈火中的光荣故事让这些学生明白纪律的重要性,即使烈火烧身依旧趴在原地一动不动。讲述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让不专心学习的学生将董仲舒作为榜样,学习董仲舒专心致志钻研学问的精神,明白从古至今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面对不尊重师长的学生,借助程门立雪的故事,让这类学生向杨时和游酢学习,学会尊师重道的道理。榜样有很多,班主任需要有选择性地举例,根据不同学生道德上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榜样示范。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优秀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对榜样产生敬佩之情,主动地做出改变。
        2.4 以身立教,拥有良好师德风范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自身的思想道德同样也受很大影响。初中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很容易模仿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所以班主任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要树立良好的教师榜样。在学校期间,班主任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关爱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其次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例如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应该把负面情绪带进课堂,影响到学生的上课情绪,依旧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学生和课堂教育教学。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颗敢于打败挫折的心,班主任的行为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最后,班主任要有正确的三观,能够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对生活充满信心与激情,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热情,让学生看到生活的美妙和世界的多彩。
        结束语:
        总结性来讲,初中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初中班主任需要抓住黄金时期。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班主任须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策略开展德育工作,以身立教,具备良好的师德风范,倾听学生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和借助优秀榜样的作用帮助学生走好德育的每一步,引领学生踏上正确的道德之路。
        
        参考文献:
        [1]康晓萍.浅析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J].才智,2020(06):9.
        [2]李娟娟.浅析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78.
        [3]欧阳月.初中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