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杨丹丹
[导读]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改革方向,将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维度
        杨丹丹
        山东省实验中学物理教研组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  250002
        摘要: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改革方向,将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维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具有科学思维、创新思维的人才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更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思维;培养途径
1.高中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特点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相较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心理与生理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与成熟,通常表现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渐完善与提高。高中阶段学生具备的创新思维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1现实性
        相较于小学生与初中生,高中生具备的创造力不再是超脱现实的幻想,而是由现实当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情境激发出来的。因此,高中生具备的创新思维通常更趋向于现实。
        1.2主动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在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更多是寄希望于家长。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通常更愿意迎难而上,积极克服困难,更具有坚持的精神,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通过自身具备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1]。
        1.3敏捷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的创新思维更为敏捷。对于高中生而言,其不像成年人那样,对问题的解决具有固化的认识,也不会像成年人的思维较为僵化、迟钝,其思维受到的束缚与阻力通常较少,且思路更加灵活、敏捷、开阔。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通常更加奔放、热情,且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憧憬,更热衷于追求新目标,这可以使学生具备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的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的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是拥有创新教育观念以及教学理念。所谓的教育理念创新,主要是将创新与素质教育作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思想理念,并将学生作为主体,树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创新通常包括以下两方面:
        2.1.1宏观方面
        (1)树立科学化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将科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将科学当作基础与手段,将学生个体的完善作为目标。将科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可有效表明教育的发展方向。(2)树立个性化的人才观念。其通常注重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就群体来说,需确保全体合格及个体冒尖;就个体来说,需确保全部合格且特长突出。(3)创造价值观的树立。创造不仅是人类的文明起源,也是人类实现有效发展与生存的重要手段。就国家来说,无法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属于教育的失败;就教师来说,学生的创造力无法实现有效发展属于教育者的失败[2]。(4)动态化知识观的树立。创新教育通常要求物理教师动态化地呈现知识,不能将知识直接告知学生,不能通过教师、书本的权威对学生进行压制,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需通过自己构建完成。
        2.1.2微观方面
        (1)师资队伍的创新。教师不仅是教育创新的设计者,而且是智力的开发者,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以及精深、广博的知识结构,而且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2)教育流程的创新。教育流程需将学生作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学生勇于创造、独立思考。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还需要创设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


        2.2探索性实验的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材中的实验通常都是测量性、验证性的实验,教师需要充分挖掘验证性的实验,将其转变成探索性的实验,设计相应的探究性实验内容,以使实验具备创造性,并通过探索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方法,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相关物理问题,最终使学生成为新知识的发现者以及探究者。所谓的探索性实验,通常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掌握的物理理论与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或者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实验对物理规律进行探究,并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的实验知识与方法。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探索性实验不仅是其重要的实验内容,而且还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概念与规律,从而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还需要依据《教学大纲》选择相应的实验课题,并设置高中生感兴趣的问题,而学生则依据问题通过自己具备的物理知识进行猜想和假设。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大胆地创新。教师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需要设计与制订相应的实验计划,并在具体实验中,积极收集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自主研制相关实验器材。另外,完成实验后,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实验数据与结果实施分析论证,并对实验的全过程实施学习、评估与交流。
        2.3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
        对于低成本的物理实验而言,其通常指运用低费用的实验或者廉价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低成本的物理实验通常可运用简易的材料、科技玩具进行制作,并与新材料相结合而获得。同时,低成本的物理实验不仅具备廉价的特征,而且还具有器具简单、生动明了、贴近生活的特点。新课程背景下,低成本的物理实验通常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价值,具体为:首先,低成本的物理实验通常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该实验积极动脑思考与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的激发,还能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创新思维。其次,对于低成本的实验而言,其通常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对低成本的物理实验进行探索的过程,不仅是动手实践、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创新的过程,而且是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实验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交流与沟通,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锻炼,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协作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2.4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策略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客观、认真地审核多媒体技术,还需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对于多媒体技术而言,其虽然对教学有着重要的辅助功能,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仍无法有效替代常规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将常规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促使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如此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多媒体应用于物理实验中具体表现为:首先,通过多媒体视频将物理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模型、实物等进行投影放大,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物理实验相关仪器的构造、规格、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其次,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技术,对无法直接操作的实验现象与过程进行模拟,使学生接受、理解、记忆相关抽象化的知识,并创设形象、生动的物理情境。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物理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演练细节进行指导,并注重对实验条件的有效控制,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从而使物理实验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因此,把多媒体技术和常规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不仅有效弥补实验操作中的不足,而且能有效强化物理实验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作用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结语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能调动学生实验操作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以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思考、探究,从而使物理实验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并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覃任营.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J].学周刊,2013(1):11
        [2]路静.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3):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