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张蓓蕾
[导读] 在当下进行学生教学辅导过程中,班主任作为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引领者
        张蓓蕾
        榆林市第九小学   陕西省 榆林市  719000
        摘要:在当下进行学生教学辅导过程中,班主任作为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引领者,应当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教学目标,同时以提升学生幸福感为教育理念。在班主任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以德育工作为首位,保障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本文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实施幸福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工作;班主任;幸福教育
引言
        小学生涯的学习是学生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与黄金阶段。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提升,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基于此教学目的,需要班主任进行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德育教育为重点关注对象,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在德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实现对于学生幸福感的提升,让学生在幸福感中获得知识水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1 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工作中进行德育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知观,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挑战不可能的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进行传统小学教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的角色通常完成对于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一般通过对学生的管理,实现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成绩的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班主任的角色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当今社会的教育传承过程中,不仅应当关注学生的知识提升,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更应当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幸福感的提升,带动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提供自信心的来源。当前在新课改教学目标下,班主任这一角色已经完成了转变。反映在实践中,班主任应当实现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是站在引领者的角度,带领学生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帮助学生们进行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才能够获得教学工作的成功。
2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
2.1 做好关爱教育,加深双方情感厚度
        小学生在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产生不适应。此时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大家长,不仅应当担负起知识的传道授业责任,还应当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疏导,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小学学习的环境,逐步适应小学学习的强度。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实现对于班级内学生的综合性分析和管理,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班主任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再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于学生的性格分析,以便在学生教学过程中,以及生活中能够实现对其的关心和疏导。性格不同的孩子,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态度也会有所不同,此时班主任进行疏导工作,需要了解孩子们的不同态度,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1]。
2.2 增进师生交流,获得学生的信任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幸福中成长和学习,班主任要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学生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互动,能够实现更好的效果。如果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过程中,没有获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可能会出现学生抗拒交流的场面。

此时,班主任的工作就会难以开展,无法得到顺利进行[2]。但是如果学生信任班主任,那么在学生发生任何问题时,都能够第一时间想到班主任,会以一种积极的姿态与班主任进行沟通,此时的班主任也能够获得对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幸福和快乐,因为班主任能够了解学生,并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度上升,帮助在师生之间建立感情的桥梁纽带。班主任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以真诚的态度与学生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
2.3 发挥赏识教育作用,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学生们在小学成长的过程中属于白纸状态,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会因为外界的鼓励和肯定,得到自信心的增强;也会因为外界的打击而备受挫折。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给予积极的正面的回应,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获得幸福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3]。例如,在班级活动中,可以根据每一位孩子的不同性格,帮助其选择正确的角色进行活动。每一位孩子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需要老师的挖掘。因此班主任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建立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档案,便于工作的开展。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给予不同方案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学生走出迷茫,健康成长,快乐成长[4]。班主任还应当与每一位任课教师沟通,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当孩子们的成绩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预期的水平时,应当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其上课情况与作业情况进行反思,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帮助学生进行分析,而不是站在老师的位置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在课堂上课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们进行学习,可以通过口头的奖励表达对于学生的欣赏,这样既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促使其他同学们为了获得表扬而积极的学习和表达,实现群体效应。
2.4 创造更多合作机会,增强学生幸福感
        在小学学习的生涯中,学习任务较多,强度较高。但是,此阶段是学生的黄金成长期,是学生最无忧无虑与天真烂漫的人生成长阶段。在此时期,学习压力过大会制约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应当与任课老师沟通,尽可能的实现活动中学习,学习中活动的教学环节设置。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知识的简单,通过此教学环节实现幸福感的提升。小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综合发展,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这一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游戏环节,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积极向上的心态。还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游戏设置相结合,通过对学生的思想熏陶,帮助实现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通过情景剧“孟母三迁”的设置,由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母亲的伟大。通过“拾金不昧”的情景剧,实现对于学生的品质熏陶。诸如此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思路,应当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实现对于学生的关心和呵护,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幸福。通过德育工作的进行,实现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全方面发展,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迎接未来生活和成长道路中的难题。本文对德育工作如何进行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班主任的教学工作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成桂.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8-19.
[2]吕重祥.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施办法[J].天津教育,2020(29):44-45.
[3]刘军文.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施探讨[J].新课程,2020(08):213.
[4]方丽.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施探讨[J].天津教育,2019(23):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