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表演在初中音乐课堂运用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白皓
[导读] 在初中阶段中,学生的音乐能力有所提升,能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具有演唱、乐器演奏等能力
        白皓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重庆  400030
        摘要:在初中阶段中,学生的音乐能力有所提升,能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具有演唱、乐器演奏等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剧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音乐学习训练,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度。音乐剧中包括故事情节、歌曲演唱以及舞蹈等元素,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主动地参与。基于此,本文展开探讨。
        关键词:音乐剧表演;初中音乐课堂;运用与研究
        引言: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中学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了更多重视。音乐课程是中学阶段提升学生艺术认识水平,与艺术表现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引导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更换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应用音乐剧表演的形式,就可以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符合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教师要对音乐剧在课堂中的应用进行充分地研究。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剧的应用优势
        1、促进学生的音乐综合表现能力提升
        音乐的学习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知识,还要进行深度的学习体会,并且应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音乐艺术地表达。音乐表达的进行,主要通过演唱歌曲、演奏乐曲以及舞蹈三种形式。在音乐剧中,包含着这三种形式,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音乐训练。
        2、促进学生情感体验水平的提升
        在学习了解音乐剧内容,以及进行音乐剧表演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投入。首先,在学习音乐剧内容时,学生要结合音乐剧的情节内容,进行情感的体验,这是一种情感信息输入的过程,学生要完成对音乐中所包含情感的认识、感受与内化。其次,在进行音乐剧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情感的展示,通过声音、动作等体现出具体的情感因素。可以说,在表演中学生要融入自我的基础情感经验,根据音乐剧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情感体验与展示。通过这两个阶段,学生的情感体验水平将会得到提升,有助于其共情能力的发展。
        3、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初中阶段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限,多数学生只能够接触到流行音乐等审美水平参差不齐的音乐作品。音乐剧作品中所包含的审美因素是经典性的,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无论是从音乐剧的乐曲还是唱词上,学生都可以获得高雅的审美体验[1]。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剧表演的运用策略
        1、选择适合于教学的音乐剧作品
        在音乐剧的选择中,教师需要综合多种元素,全面考虑学生表演音乐剧的需求,选择适当的音乐剧作为表演的内容。
        首先,教师需要对经典的音乐剧进行整理,找出适合于初中阶段学生观看欣赏以及表演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阶段的音乐剧表演通常是选择其中的一个片段,教师需要确定具体的学习部分。
        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众多音乐剧的展示,要求学生进行投票选择。在学生人数有限,课时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学生选择不同的音乐剧内容,教师进行分别的表演指导。
        另外,可以对音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与创作。例如,省略其中的片段,组合两个不同的场景,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音乐剧故事;再例如,学生英语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应用英文音乐剧,学生将其翻译成合适的中文内容即可。在音乐剧的加工与创作中,能够展示出初中阶段学生所带有的艺术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
        2、对音乐剧作品进行深度赏析与研究引导
        由于文化差异的因素,学生欣赏外国的音乐剧作品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剧的作品进行深度的赏析与研究,使得学生作品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


        首先,教师需要对音乐剧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例如,在播放音乐剧选段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音乐剧的全部剧情进行介绍,可以借助于相关的影视作品视频完成介绍。如,选择《音乐之声》作为表演的内容,可以借助于同名电影引导学生了解具体的故事内容[2]。
        其次,教师需要对角色与情节进行分析。为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角色认识与情节分析,可以借助于文学阅读的经验,对情节与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在表演小组中进行探讨,在出现问题时,向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聆听学生的探讨,主动地参与到学生探讨中,为学生进行提供具体地理解指导。
        另外,音乐剧的表演中,演唱、舞蹈是极为重要的元素,这也是音乐课程学习的中心内容。教师需要采取针对性地指导的方式,对每一名学生的演唱与表演动作或者舞蹈进行指导。同时,学生可以应用摄像设备录制自己的表演,对比专业演出,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调整,充分研究作品的音乐内容。
        3、创设表演的情境,训练学生表演能力
        音乐剧的表演需要学生全情投入,因此教师进行环境的创设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教师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
        首先,可以选择校园的实际场景环境。如,在排演与校园环境有关的情景剧中,教室环境就是可以利用的实际场景,也是学生熟悉的场景,有助于情感的投入。其次,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出相应的演出场景。例如,在表演《歌剧魅影》的过程中,环境变化是极为重要的,教师需要选择不同的场景图片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完成表演情境的构建[3]。另外,一些学校的教学硬件水平高,有校内舞台。可以在校内舞台中,借助于各种专业的舞台道具,完成布景,进行表演情境的构建。
        需要注意的是,音乐剧的表演中情境元素是特殊的,介于虚与实之间。因此,在情境的构建中教师要抓住主要元素进行展示,进行适当的情境留白,学生应用表演进行留白的补充。
        4、进行表演展示,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提升
        在完成了音乐剧的学习与研究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音乐剧表演展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多个场景下,完成音乐剧的表演展示。
        首先,是在课堂中场景中进行表演展示。音乐课堂是学生进行表演展示的最佳场所,在课堂中学生的展示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学习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展示得到改进意见,促进音乐剧表演水平的提升。例如,一些学生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发声方式存在问题;舞蹈动作不标准等。教师,或者是其他表演组的学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记录,在表演结束之后提出问题,勉励表演的学生进行改进。
        其次,教师也可以组织校园活动,选择在音乐课堂中表演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校园展示。校园的平台,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展示空间,有利于学生获得舞台经验,充分感受到音乐剧表演的乐趣,体验表演的成功[4]。
        三、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参与。为此,教师可以选择音乐剧教学的形式。音乐剧中所包含的音乐元素丰富,能够促进学生音乐综合水平的提升。同时,音乐剧的学习与表演,需要学生持续的完成进行深度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符合于其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需要对此进行深度研究,结合学生需求,进行课堂应用,促进综合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孔祥玲.浅谈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14):137-138.
        [2]耿鹤.初中音乐课堂戏剧教学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2019(08):55-57.
        [3]谢园.初中音乐剧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方法研究[J].戏剧之家,2019(05):171+194.
        [4]李萍.构建初中音乐互动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6(22):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