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归心,春风化雨--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吴春芳
[导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吴春芳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柳州  545006
        用于 教学成果:中职 “德育-心育”双育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学生内心世界的重构和思想行为的完善有直接影响,深受广大师生的重视。推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尤其是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这需要老师精心思考,提出一体化的融合方案,确保学生从中受益并不断汲取更多成长养分。本文以此为线索,对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背景尤其是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之后重点阐述了二者融合的教学路径和建议,提出了个人的观点与见解,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道德素质;心理素质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各类职业学校在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劳动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其中,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中级职业技能培养的专门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不仅竭力提升技能培养水平,而且力图在文化课教学、思想政治教学等方面提质增效,以确保中职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为此,要进一步细化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体系,重视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就业和深入发展奠定基础。尤其是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应成为现阶段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侧重于学生思想政治、人格素质、品德修为等内容,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对学生心理状态与思维活动的调节,目的是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稳定,形成更健全的心理素质。所以,推动中职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筹协调,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是中职教育深化的要求
        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其中包括专业知识、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另一方面,文化课、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也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看似并非中职教育工作的重点,但实则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德育注重培育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人格素质,目标是打造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对中职教育实践而言不可或缺;心理健康教育则直面学生的“内心与心理”,力图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调试习惯,排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干扰,成为心理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因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有侧重,都在中职教育工作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将中职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统筹起来,形成融合发展的效果,最终诉求是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成长素质和综合素养。众所周知,传统的中职教育工作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甚至在部分地方被视为唯一工作。实际上,在追求素质教育与学生均衡发展的当下,中职教育体系中应加入更多内容,同时进一步从学生需求视角提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形成综合发展能力,而不是单纯侧重于专业技术和技能。唯有此,中职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平衡发展并走向深入。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为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深化考量,务必要重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二者的应用水平,确保学生从中受益。要认识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学生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本质需求,这是由中职学生自身成长的特性决定的。中职学生基本处于15-18周岁的年龄段,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思想、心理不够稳定,仍然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和调节。借助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从思想、情绪、心态、认知、价值观等多个角度为中职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帮他们探寻到适宜自己发展的道路,不至于误入歧途,同时可以规避成长过程中的隐患和负面因素。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既要形塑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也要强化心理素质,二者的融合是自身提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多层面存在契合度,在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关联,因此可以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诉诸于教育教学实践。如,德育中要求学生要树立端正的价值观与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信念和思维模式;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这些正向的理念、思维方法与价值观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为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形态,养成良好的心理调节习惯助力。
        因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在作用机理、应用方式上存在一定交叉度,这也是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能够确保中职学生从中受益,形成科学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自身发展和有效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及建议
        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将德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其根本诉求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形成全面的发展能力,为未来就业和深造提高有力支撑。为此,必须针对实际需求设定融合发展的教学计划,提升工作执行力,为学生培养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一)推动融合式班级教学,尝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学的并行
        中职德育教学将重点放到学生社会公德、思想修养的培育上,其核心方式是理论讲述与案例解析的办法;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关注的更多是学生的个体心理状况与具体表现。因此,在中职教学中强化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必须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比如采用“融合式班级教学”,在教学环节设置中加入“混合教学因素”,进一步提升二者的融合深度,让学生就可以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也可以消除不利心理因素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融合式课堂教学的推进,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一个课堂内完成,确保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内容,形成全面的思维意识与核心素养。
        如,每月每班利用一节班会课作为融合教学课,老师通过精心设计PPT、“微课”等方式,把德育内容与心理健康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运用课堂讲述、案例剖析等方法,传递正向的价值观与理念,引导学生不断吸纳德育与心理健康知识,进而完善自身素养与情感内涵。

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并行发展的重要性,为教学手法创新提出更多新思维、新方法,确保二者高效融合,为学生更好发展提供支撑。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道德素养与心理素质
        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载体,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动手欲望,让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形成扎实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要知道,中职教学中的各类专业课程本身就具备突出的实践特性,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比如,物流、电子电工、艺术、财会、计算机、服装设计、学前教育等专业,都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职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各类实践,掌握实践技能。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来说,学生在老师在讲述西点制作鉴章节时候,讲述和演示下形成西点的基本认知,而形成具体能力则需要在厨房、灶台开展上手操作。也只有在无数次的尝试、操作、感受过程中,学生才能逐渐掌握西点制作技巧,从而提升水平。
        可见,中职学生实践技能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亲身参与与动手的操作,这些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把握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意识突出的特性,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户外、校外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如,在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们传授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同时讲述老人与自己的故事,引发学生们的回忆和想象。之后,可以组织敬老小团体,让学生们养成定期探望老人、帮助老人解决困难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们在亲身参与敬老院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孝敬老人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与老人的交流、沟通,积累到更淳朴、更真实的人手经验,进而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丰富的滋养。
        所以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中职学生不仅可以打开更开阔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为与情感能力,并掌握全新的社会实践模式。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可以作用在现实环境,形成良好的发展样态,最终为学生的品格养成、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帮助。
(三)树立良好的榜样及偶像,突出激励与感染式教学的价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榜样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获取正向发展的力量,在中职德育和心理健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从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入手,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不断获取进步完善的力量。另外,要以榜样和偶像的树立为契机,引导中职学生深刻开展自我思考。同时,老师要运用激励式、感染式教学方法,形成良好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发育与成长,确保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融合效果。
        如,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无数白衣战士逆行出征,驰援湖北武汉,写就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也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与骄傲。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老师就可以以疫情中感人至深的那些人作为教学素材,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引导大家尊重白衣天使,热爱我们的医疗战士。比如大家熟知的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不仅在抗疫斗争中表现了高风亮节,同时也用他们的辛勤工作为我们争取到了健康平安的生活,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尊敬并热爱他们,这些人才能值得我们“追的星”。以这些模范人物为引领,让学生们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和偶像,不断检视自己的行为,锤炼自己的品格,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当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这些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后,内心中必然可以升腾出奋进与拼搏的力量,道德修养水平自然可以不断提升,同时也可以排查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
        因此,通过树立榜样与正面偶像的方法,将激励和感染式教学推向深入,可以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并使之产生更强大的教学作用力。
(四)推动互动交流式教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与氛围
        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培育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以此开始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手段的细化,提升交融发展的质量。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采用互动交流式发展,通过“一对一谈心”、“小组互动”、“情境演示与交流”等办法,让学生们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排除不利因素对思想和情绪的干扰,建构起更强大的内心世界。要积极营造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氛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感受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密切联系,并积极从教学中吸收正面滋养,强化自我发展动能。
        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帮助解决思想、情感及心理层面的问题。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需适当调整自己的定位,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少许的干预,即采用德育中的“宏观调控”方式,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另外,要营造积极正面的校园氛围,突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使之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助力。校园文化是对学校的主体文化进行的反应,学校的教育氛围离不开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来营造校园文化,例如设立雕塑、图书馆以及报栏等等,通过广播、讲座、图展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人生,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氛围作为教学推动的抓手,可以让中职学生沉浸在积极正面的情绪中,进而产生自我感召与启迪的意识,这些都可以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注入更多动力。
三、结语
        综合来看,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突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存在理念、实践方法的诸多契合,尤其是在教学表现形式上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同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中职学生内在发展与自我提升不可或缺的支撑性因素,因此必须走融合教学之路。
        老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通过组织社会实践、课堂教学方式更新、榜样激励教学、互动沟通方法等,提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力度,促进学生感受新知,提升道德素养与心理素质,排除不良情绪与负面思维的干扰。只有这样,中职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进而为更好的实践技能学习和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董菲.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科技与企业. 2014(23)
[2] 魏宁.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亚太教育. 2015(34)
[3] 马亚红. 中职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新课程(下). 2016(08)
[4] 储海平,王祖凤. 关于中职德育课程生活化微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