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试用"近体原则"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管宇罡
[导读] 基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英语教学开始强调对学生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培养
        管宇罡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高级中学 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基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英语教学开始强调对学生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培养,提倡在教学期间合理应用实践教学、合作教学、体验教学等手段来优化英语教材教学,这要求教师做到秉持着“近体原则”进行新教材教学的优化,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从近体原则的分析入手,进一步阐明“近体原则”在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的试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近体原则;教学;新教材

        所谓“近体原则”,是指教学期间教师需重视对教与学之间差异的缩减,从情感、时间、心理以及空间等方面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实现在有限时间内优化英语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对此,要想最大化发挥出近体原则的效用,教师需依据对学生个性特点、基础素质差异等方面的分析,结合科学措施将不同近体原则渗透于新教材教学中,进而达到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
一、新教材教学渗透时间近体原则
        时间近体原则的渗透,强调在教学期间进行英语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将生活时间内容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教材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进而转变以往知识灌输、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所以,要想实现对时间近体原则的有效贯彻,教师应先做到对国内外热门话题、重大事件的掌握,并于课堂教学阶段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引入相关事件话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事件话题背后隐藏的时间观念,在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同时,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1]。
        例如在教学《Travelling around》课程时,教师可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将“reading”中的内容与时间近体原则结合。在学习“Welcome to Peru”同时,引导学生认知地区发展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讨论秘鲁的发展史,以时间线索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自然环境、天气气候形成探索,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实现对不同地区文化特色的加深体会。
二、新教材教学渗透空间近体原则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编排,受到全局性、典型性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到将近期发生的话题事件纳入到进教材内容中[2]。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供的部分事例虽然足够典型,但是因空间距离限制,导致学生无法获取更为直观的体验与感受,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难以发挥出英语课堂教学的最大成效。对此,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空间近体原则的渗透,通过为学生展示真实、且直观的资源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加深其对教学课堂的感悟与体会[3]。
        例如在教学《Space Exploration》课程时,尽管大部分学生对太空内容十分感兴趣,但是因无法直观感受太空,所以难以做到将太空探索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对此,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手段来为学生直观化呈现资料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认知。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投影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太空的影视作品,然后播放国内外近几年在探索太空领域的研究成果。待学生观看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exploring space?”“Can we achieve universal space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以此实现对空间限制的突破,将概念性知识具象化在学生眼前,加强学生对主题知识的掌握,并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三、新教材教学渗透心理近体原则
        心理近体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的渗透,强调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分析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性的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话题内容,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在内化教材内容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4]。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话题的导入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为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留出足够的看空间,实现以主动性学习状态来取代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The internet》课程时,教师可依据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分析,设置问题:“Is the Internet good for people's life?”经过学生激烈的探讨与讨论,会形成分歧意见,有的学生认为是“Yes”,有的学生则认为是“No”。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此为辩题,引导学生分组辩论,学生结合实际情况阐明观点,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辩答情况作出总结。此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内在驱动力,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知识学习中,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辩论问题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互联网存在的益处以及对人们产生的危害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5]。
四、新教材教学渗透活动近体原则
        在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针对活动近体原则的渗透,主要目的在于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的发展,将自身所学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实现在发展学生应用综合素质的同时,转变课堂教学形式,并做到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为学生知识内化、能力发展、技能形成打下良好基础[6]。
        例如教学《diverse cultures》教学时,明确其教材内容囊括旧金山的自然、文化、历史、旅游等内容。而依托于网络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搜集到大量关于旧金山的文化、建筑、风景、历史等资料。对此,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旧金山风情展”,引导学生合理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关于旧金山风土人情、语言文化、名胜古迹、气候特征等资料。当然,各小组可以依据自身喜好来选择不同收集任务,最后教师需将学生收集的资料展示在宣传栏中,实现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思维品质等,并做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提高英语教学成效。
        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中不同内容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学《Music》时,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音乐表演活动;在教学《Natural disasters》时,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探讨自然灾害的形成;在教学《Cultural Heritage》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探寻,如探索建筑物、当地特色小吃由来等;在教学《Sports and fitness》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定期开展体育健康活动。上述活动的开展,可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内容,并通过自主参与活动来锻炼自身能力与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体原则在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的全面渗透,可以在发展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同时,为学生构建契合自身身心特点、发展需求的学习环境,实现对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所以,教师需重视对近体原则的渗透,合理将时间、心理、空间、活动近体原则应用于新教材教学中,以此为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熊英. 在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试用"近体原则"[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14):P.206-207.
[2]李雯雯. "近体原则"在高二英语选修教材课文教学中的运用[J]. 成功:教育, 2017, 000(007):P.156-158.
[3]邱冬华. 浅谈农村高中英语课堂中"近体原则"的巧妙运用[J]. 学苑教育, 2020, 000(008):P.69-69.
[4]赵婷. "近体原则"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社会实践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交流, 2018, 000(052):22-23.
[5]蒋恺歌. 心理近体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19(11):20-21.
[6]王欣. 在英语课文话题设计中科学运用近体原则[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9, 000(003):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