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俊明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江镇中心小学 广东 惠州 516142
摘要:高效合理的授课方式,能让美术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正发展学生美术素养,提高课堂质量。受教学的传统理念影响,小学美术在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问题急需改善。本文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例,在分析影响教学高效性的几点因素后,探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策略;高效课堂;小学美术
引言:美术教育是发展学生审美,陶冶学生情操的教育,在素质教育逐步的落实下,美术教育被更多学校及教师所关注。在此背景下,美术教学的传统授课问题急需解决,更多教师期望通过合理的授课方式,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而在新的教学策略制定前,教师应该掌握影响教学高效性的几点因素。
一、影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
(一)教学方式
在美术课堂中,教学方式是影响课堂高效性的一大因素[1]。在传统教学中,更多教师尝试的授课方式较为刻板单一,将美术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该类课堂中,并未获得真正参与课堂、参与美术技能培养的机会。因此,更多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进而不能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让课堂质量不佳,让高效课堂无法有效构建。
(二)课堂氛围
在学科教学中,课堂氛围是一类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学生对学科学习保持积极态度时,他们便能在学科学习中投入更多时间精力,更配合教师的课堂活动。而在传统课堂中,更多教师不重视平等、民主课堂氛围的构建,更多时候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消极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无法参与课堂,以负面情绪面对美术学习,教学的高效性自然无从谈起。
(三)学生兴趣
在现代教育中,学科教学强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生积极接受学科教学的源动力,当学生对学科学习保持充分兴趣时,高效课堂的构建便获得了充分支持[2]。而在传统课堂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的不足、未留给学生的技能实践机会等等,都抑制了学生兴趣的增长,让美术课堂不能获得学生喜爱,影响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优化鉴赏教学,促使学生提高审美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属于一类关键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美术素养[3]。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对鉴赏教学进行优化,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色彩丰富、符合教学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各作品细心观察、分析探究,体会作品带来的美的感受。在学生鉴赏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分享鉴赏经验,或为学生提供鉴赏角度,使其从色彩、构图或线条等角度评价作品,以基于多媒体的情境创设,促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构建高效课堂。
以《方方圆圆》为例,在本节教学中,要求学生可以了解外形特征和圆形、方形相似的动物,并学会通过几何图形,对动物实际的外形进行概括,紧抓动物特征完成添画。为给予学生灵感,使其通过鉴赏学习,掌握更多描绘动物的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动物主题的传统写意画、儿童线绕画或抽象油画等等。鼓励学生分析各类作品中动物绘制的明显特征。以儿童线绕画为例,在该类作品中,学生可以明显发现,毛毛虫被用大小不一的圆或椭圆串联构成,而小猫也可以用两大圆、四小圆及两三角进行表示。在学生分析不同作品的明显特征后,他们可以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并学会将所学技巧在自身画作内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二)和谐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激发兴趣
在美术教学内,学生属于学习美术的关键主体,而课堂氛围会使其对美术课堂的参与程度受到影响。由心理学研究可知,在学生处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时,他们可以充分提高学习的效果及效率,教师课堂活动也能得到更高程度的配合。因此,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氛围的和谐营造,以个人温和幽默的语言、肢体动作、师生互动,或者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小游戏等等,让更多学生缓解紧张情绪,以饱满的激情及兴趣,充分参与进课堂中。
以《线的表现力》为例,在本节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线的奥秘,能够用曲线、直线或折线等等尝试创作。在具体教学中,为缓解教学的枯燥感,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尝试基于生活内的常见事物,鼓励学生以线条表现它们。教师可以展示铅笔等图片,再鼓励学生在班级内演示以线表现铅笔的方式,各个学生对线的理解及运用会存在一定不同,部分学生会更重视细节,部分学生会更重视大体造型,在学生灵感的交流中,课堂内的氛围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了解线的魅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在美术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美术实践。而美术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也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运用美术技巧的能力。因此,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该将实践教学充分关注起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空间,使其在对美术知识及技巧的实践中,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美术技能的掌握程度,保障教学效果。
以《盘泥条》为例,泥条盘筑属于一类制作陶艺的基本方式,在本节教学中,学生应该了解泥条盘筑的有效方式,学会通过泥条盘筑,创造生动趣味的形象。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分发陶泥,鼓励学生以独立创作、合作创作的方式,用泥条塑造一个简单的动物造型。而在学生的亲自操作中,他们会对泥条盘筑的方式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们也能发现泥条盘筑并不简单,为保障作品的美观程度,必须要重视泥条盘筑的细腻感。在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才能真正掌握艺术创作的技巧,让美术课堂提高效果效率。
(四)鼓励学生观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属于源于生活的艺术,在大多数的美术创作中,作者描画的对象、表达的情感等,都和实际生活有着莫大联系。其次,美术技能实践的前提也是学生的细心观察,以对静物的描绘为例,学生需要观察静物的形状、色彩,以及它在某类光线下的明暗变化等等。由此可见,为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教师应该从根本抓起,鼓励学生的细致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能力,使其在逐步提高的观察能力影响下,关注到更多的美术细节,实现美术素养的发展。
以《可爱的汽车》为例,在本节教学中,学生应该对汽车的外形有所充分了解,并学会通过艺术手段,完成关于汽车的艺术创作。而汽车虽然是学生生活内的常见交通工具,但更多学生对汽车并未详细观察过。此时,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及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展示典型汽车的模型或图片,鼓励学生从汽车的三视图、造型线条、色彩或细节等角度细致观察。以车灯为例,更多学生只了解汽车两侧有车灯,但他们并未细致观察过车灯的构造,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对车灯的内构造有所详细了解,进而在绘制汽车时学会添加更多的细节,让作品的完成度更高,更能体现出汽车的机械魅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结束语:在小学阶段,学生处在美术学习的启蒙阶段,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他们的美术学习而言十分关键。本文在分析影响美术课堂高效性的几点因素后,探索了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几点策略。而各个教师面临的教学条件、学生学情存在不同,因此,教师要善于吸收科学的教学理论,并结合教学实际,探索适应自身教学、适应学生的有效授课方式,促进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亚雄.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002):120-121.
[2]卢士玉.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00(003):168-169.
[3]郑洁.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读与写(教师),2020(3):0054-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