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钟柳惠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学科和各年级都开展了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钟柳惠
        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   351146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学科和各年级都开展了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高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同样也不例外。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深化教学知识体系的呈现,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积极性,是现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打造高效教学体系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简单讨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然后探讨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所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角度来感受教师所要传达的知识点,学生也能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享受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乐趣和情感体验,对于学生信息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部分学困生的眼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难点就在于大部分的知识点都属于陌生领域的内容,学生在此背景下往往难以提起兴趣来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此时教学情境的创设则能够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和学习化内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在熟悉且放松的情境下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此种教学方式也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有趣之处,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1.2有利于降低学科教学难度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有为数不少的课程章节包含了复杂概念,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能够及时从感性认知转化到理性的知识建构认知,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则能够将生活化和形象化的元素融入到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以生活化和形象化元素联想的方式来降低学生进行复杂概念学习的难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前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提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的教学质量[1]。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而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合理的教学情境则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和探究意识的成长与发展,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正向的自主学习,同时对于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初步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分辨能力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所包含的概念和定义等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往往会因此对信息技术学习抱有抽象和枯燥的刻板印象,这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学习和实践,同时也极易出现理论知识应用理解偏差和容易遗忘的问题,此时教师就可通过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将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具象化、生活化、案例化和图形化等多种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元素,让学生在联想和深度想象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内容的有效化理解和应用。
        2.1充分利用合作探究小组
        合作探究小组是进行任务驱动型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此时教师就可通过分解知识体系和设计教学任务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任务的设计主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创建,同时也要注意教学任务的难度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匹配度。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究前,教师就可正式公布学习任务和学习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并且通过计算机实操教学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质量和效率,而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问题纠正和进一步拓展,切实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激发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意识,从而进行循序渐进的高校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2]。
        例如,在“走进网络世界”这节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系统的相关理论内容分解成四个自主探究式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主要可利用电灯连接、计算机教室电脑连接、合同双方达成协议和企业合作互惠互利这三个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电灯连接问题可拓展计算机连接内容,计算机教室电脑连接可深化计算机连接内容,合同双方达成协议可拓展计算机通讯协议,而最终的企业合作互惠互利问题则可拓展至联网电脑的用途等知识点。以这四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节奏下逐步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要传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以自主探究式教学任务为中心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借助教师所引用的各类生活化情境元素来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也能够在合作式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同步发展。
        2.2科学应用信息化手段
        信息化手段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就要合理进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优化,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同时积极拓展和延伸教材和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摒弃传统信息化教学的演示和讲解式教学方法,科学应用各类新型的教学视频和动画的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动画的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理论和实践学习[3]。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室的信息化资源,可在无线路由器和电脑硬件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借助计算机教室中的软硬件资源来进行情境创设,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多感官课堂参与,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无线路由器”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基础讲解结束后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室的路由器设备来组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路由器的自主设置练习,从而充分集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
        2.3 引入生活化情境元素
        生活化的情境元素能够充分拉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与其学习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站在生活化和知识应用的角度上来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生活化情境元素的引入主要可通过引入生活化案例和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可在理论教学课堂引入的过程中以生活化案例内容,以学生身边的案例内容来解释和拓展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文件与文件夹”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课堂导入阶段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文件夹和资料实物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将标有文档资料和图片资料标签的资料实物和文件夹作为教学道具,并将不同主题文档资料和图片资料的内容放进不同主题的文件夹当中,而后发放到各小组学生的手中,以此来创设生活化的知识内容教学情境。通过带领学生绘画资料草图和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移动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件”与“文件夹”等虚拟概念的含义和实际特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复杂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发展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充分利用此项优势来创设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合作探究小组,科学应用信息化手段,并引入各类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元素,多措并举激发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和探究的动力,进而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瞿小军. 任务情境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J]. 中小学电教,2020(12):41-42.
        [2]张俊. 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诱导式教学[J]. 学苑教育,2020(17):23.
        [3]李昌剩. 异步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20(29):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