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禹荣学
[导读] 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当中担任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
        禹荣学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初级中学 广东省 中山市 528400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当中担任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不过信息技术这门课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它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老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操作能力,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探究和学习,强化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操作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不仅是学生以后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是目前社会的要求。信息技术这门课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需要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动手操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当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和操作,并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与初中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1]。促进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展开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不断发挥,进而为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对“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相关工具”认识的过程当中,首先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对节日的热情创建一个有关于节日方面的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引导学生对节日当天的景象进行充分想象,并在网上搜集有关于节日当天的相关活动和场面的信息,当然也可以从自己的图片库当中选择一些有关于节日方面的图片应用到其中,最后利用word和PPT等工具制作一个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的贺卡。在教学情境当中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完成自己的个人贺卡制作。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当然对于操作不太熟悉的学生也可以翻阅课本按照教材讲述的步骤进行具体操作,从而对知识进行有效巩固。通过实际性的操作学生加强了对多媒体作品的认知和了解,同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以小组探究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要想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老师必须要突破古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由探究创设自由舒缓的学习氛围,这对于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目前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它可以让学生在浓郁的探究氛围中针对教学内容展开自主积极的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各自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最后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下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当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当中,老师在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正,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目标,从而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当中达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2]。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字排版”相关知识的时候,由于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排版的要领没有进行准确掌握,在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总会存在错误排版或者排版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首先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各种排版方式进行详细观看,然后老师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排版方式来进行实际操作,操作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十五分钟。同时各小组操作完之后可以与其它小组的操作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究。在实际操作和探究的过程当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并发现自身在排版方面的不足。当然通过各小组对于不同排版结果之间的探究,强化学生在排版方面的操作能力。在科学的探究氛围中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积极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在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中达到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目的。
        再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Excel数据统计及处理”知识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建立一个有关于组内成员相关信息的Excel表格,例如可以对组内成员上个月月考的各科成绩进行统计,并利用求和公式算出每个学生的总分并对组内成员学习成绩进行排序。首先每一个小组先收集了组队成员的相关成绩信息,然后建立了相应的表格并将信息进行有效输入,然后利用?Excel的功能将其数据进行简单处理,最后得出了组内成员成绩信息表。在此过程当中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实用性。
三、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学校也配备了相关的教学设施。不过教学设施只针对教学活动开放。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家里的电脑来扩充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但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的时候并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对学习方向不能准确把握。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目前各个学校实现了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很多学校还建立了教学网络平台,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习的机会。老师可以通过教学网络平台将学习资料以视频和微课的形式进行分享,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课外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根据老师分享的学习资料展开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和实践[3]。当然为了有效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编写程序代码”相关知识的时候,这节教学内容的操作性比较强。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老师只能在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传授编写程序代码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的实践操作。并给学生拓展一些有关于程序代码编写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以便与学生进行顺利操作。一般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都是模棱两可。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上传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编写程序代码的练习,并将教学重点以视频的形式传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巩固学习,这样学生在一边学习一边训练的过程当中就能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并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下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转变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探究氛围,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积极学习,并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吉福.基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0):111-112.
[2]王颖秀.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
2021,(7):104-105.
[3]鞠晨阳.STEM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21,(8):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