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春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教育和体育局 河北 廊坊 065500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数学的教学中引入微课,帮助小学生建立有效的信息技术认识,完善自身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对于素质教学质量的提升大有帮助。本文分析了微课在小学信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目前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小学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课成为了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并且已经得到了普及。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能够完全替代教师,让学生依靠微课学习,是不能够彻底解决学习问题的。教师通过课堂上授课,于学生的互动环节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对于一些学生遗忘的教学内容微课可以起到巩固作用。学生观看微课,对于知识易掌握,但对于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不能通过微课表达出来,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此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微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微课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1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在新的教育形势发展要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在教学模式方面寻求突破,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着教师创新意识的提升,更严重的是会使学生思维模式变得僵化,失去应有的活力,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创新发展与全面提升。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较强实践性教学原则相违背,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填鸭式的科通教学为主,学生难得有接触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不但降低了课程教学实效性,而且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1.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
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学习能力的提升息息相关,更是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然而当下较为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逐步降低,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此外,落后、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严重阻碍了课程改革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
2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2.1短小精悍,简洁明了
微课的时长一般介于5到10分钟之间,天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学生的典型特点,往往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在课程的前一段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微课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让学生在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限度内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剩下的时间则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操作。同时,简短的微课也浓缩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制作微课时一定要注意内容新颖、简洁。如果时间过长,势必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无法完成课程任务。因此,只有学生产生对微课的兴趣,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2.2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创新思维
微课最大的特点是“短而精”,简短的视频加上生动有趣的配音,可以让学生短时间集中精神快速地学习,更好地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比如,在学习“Word中插入图片”这一课时,由于图片格式设置内容较多,部分学生学习完之后很容易忘记,教师可以将图片设置的操作用录屏软件录制成微视频,学生在操作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己点播进行学习,解决疑难问题,达成学习目标。
还有在讲授各种线条画图形时,可以将一个主题制作成微视频来呈现,以画一个小娃娃为题材,娃娃的头发、眼睛、嘴巴、脸,会用到不同的线条和图形,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不仅学会了各种线条和图形的画法,而且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一幅作品,既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也为学生打开了创新的思维。
3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3.1提高对信息技术工具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熟悉新教材内容,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大胆创新设计教学环节,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大量收集资料,综合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积极投入准备,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视频,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熟练运用智慧课堂,运用微课提升学生任务学习效率,进一步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为了提高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运用,教师要提高对于信息技术工具的认识,有效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对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从而给学生更好地引导。
3.2依托微课,实现分层教学
学生和学生之间难免存在差异,信息技术基础不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照顾到每个学生,让其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有所获。当然,要在限定课时内面面俱到的教授学生知识,采用传统教学办法是难以做到的。为此,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知识点依照难度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让学生依据自身能力来选择不同任务完成。微课也分为不同级别,适合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学习。基础层级,可以以微课演示制作步骤、操作细节,让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并操作,遇到问题也能在小组的互帮互助下解决。而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拓展知识应用,让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知识。
3.3微课提前预习
微课融入课前预习,奠定学生后续学习基础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对自身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楚认识,课上带着疑问听讲,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是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课前预习经常摸不着头绪,找不准重点。对此,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把微课融入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提高学生预习质量。每次课前,教师要围绕课程内容,把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其中既有讲解,突出教学重点,又配有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让学生眼前一亮,吸引学生注意力。面对这样的微课,学生不仅有预习的兴趣,也能了解教学重点,为后续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加强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关联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微课教学模式的把握,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打字速度比较慢的,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会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在制定指法与键盘练习课程中,我会考虑学生的语文水平,制定适合学生水平的指法练习课,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对其它内容的设计中,我会考虑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将其他学科相关的内容添加到信息技术微课的教学中,从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效率,促进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结语:微课改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解决了信息技术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策略,也为教师引出了很多新的课题,这些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随着各种移动学习平台的兴起,微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理由相信,微课会让信息技术的学习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高继江.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3):254.
[2]张幼芬.试论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