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露
南宁市澳华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530000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红色教育的落实,可以让学生学习红色历史,培养爱国情怀。在现代教学中,红色教育也被渗透进了学科教育中。为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以小学语文高年段为例,在分析做好红色教育的意义后,提出落实红色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策略;红色教育;高年段;小学
引言:红色教育是基于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的教育,强调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战争时期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落后便会挨打”、“无国便无家”等理念,发展其爱国精神,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综合发展的人才。
一、小学高年段做好学生红色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在语文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拓展文学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学作品,教材内会出现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作品,它们的存在,能让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充分培养[1]。以毛泽东的诗词为例,毛泽东作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他的诗词涉及了我国的抗战史,因此,带领学生了解毛泽东的诗词,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艰难的抗战史,使其产生和平不易、珍惜祖国的和平等意识,了解我国和平的来之不易,珍惜前人的血汗,实现爱国情怀的培养。
(二)激励学生奋发图强
从古至今,文字都是人们表达情绪、思想还有记录事件的重要方式,而其中很多的优秀作品,也被收录进了语文教材内。比如那些描写抗战、建国等时期内容的作品,便能成为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建国艰难的工具,使其心生奋发图强的意识,可以刻苦学习,成为对祖国及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小学高年段学生红色教育的策略
(一)寻找生活内的红色素材,做好生动红色教育
“生活即教育”,这是教育界均认可的重要教育理念[2]。而红色教育本身也来源于生活。为此,教师可以联合学生,对生活内的红色素材进行寻找,并在课堂内分享出来,让红色教育更为生动,更好地感染学生。针对涉及红色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其向爸妈、爷爷奶奶提问,了解他们知道的红色历史;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好调查,了解当地的红色历史、红色历史博物馆等等。
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中,有《军神》一文,它运用朴素真实的语言,描写了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手术的情境,对刘伯承作为军人的坚韧进行了赞美,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军人为红色事业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在本文教学中,为渗透红色教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进行提问,询问和刘伯承相关的问题,了解他的生平等等,并鼓励学生联系自己受伤的经历,想象自己能否像他一样不怕疼痛。而当学生了解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获得的信息,谈论个人在受伤时的表现,并将其对比于刘伯承,让学生发现刘伯承乃至中国军人的勇敢无畏,让学生向榜样学习,可以不怕困难,愿意为国家而努力,实现红色教育的渗透。
(二)寻找教材内的红色元素,做好红色教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是做好教学的关键工具,为此要做好红色教育,对教材内红色元素的挖掘也十分关键[3]。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对红色元素进行寻找,并对学生做好一定的教学拓展,让学生了解红色元素对应的历史、人物及事件,不断让学生丰富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实现红色教育的合理渗透。
而为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学生主动性,当遇见红色元素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红色元素的了解状况,使其积极参与红色教育。
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中,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在本文中,描写了当毛泽东收到朝鲜前线发来的电报后的事件,对为国家而捐躯的英雄儿女们进行了歌颂。本文的红色特点十分明显,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朝鲜前线、毛岸英”等文章关键词进行利用,借此为学生提出如“本文涉及了哪次战争?我国军人为什么会出现在朝鲜前线?”等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部分学生会对抗美援朝有所了解,因此他们会提出本文涉及抗美援朝的观点,此时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抗美援朝的原因及战争牺牲,让红色教育被合理渗透进教学中。
(三)结合校内实际条件,组织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在教育教学中,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基于校内的条件,对红色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合理组织,让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在具体落实中,教师可以针对于教材内出现的红色人物、红色事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好调查,完成对应的实践报告,再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展示各人或各组的实践成果。
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中,有《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在本文中,勇敢的五壮士们为转移敌方视线而选择了自己“牺牲”,他们和敌人殊死搏斗,面对人数比己方更多的敌军也没有害怕,更没有选择投降,而是血战到底。在作者生动的描写下,很多学生都会对五壮士的结局十分好奇,这也会红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就“五壮士怎么样了?”这一主题进行实践调查,在本次调查中,学生便能发现五壮士的更多信息,了解他们最后的结局,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对五壮士的敬佩之心,实现其爱国思想的培养,使其向五壮士而学习。
(四)借助互联网新渠道,让红色教育提高影响力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语文教学也不能落后。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互联网上的新渠道,让红色教育可以提高影响力。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播放红色电影、红色歌曲等,再鼓励学生基于个人理解,写出一篇观后感、听后感。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朋友圈等,为学生及家长展示和红色教育、语文教学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本,让红色教育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中。
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中,有《七律·长征》的诗词,它的作者是毛泽东,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在本诗词中,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长征的艰险、长征红军的不怕艰难等进行了描写,而单一的诗词无法激发学生对军人的敬佩,直观体会到长征的险阻。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学生展示和长征相关的电影,播放和本诗词相关的短视频,利用视觉、听觉的双重体验,让学生加强对长征的了解,了解长征精神,了解红色文化,实现红色教育的有效落实,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爱国爱党等精神品质,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结束语:在强调学生德育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中,红色教育更受到学校关注,已经成为中小学需要落实的重点教育。在信息全球化、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更多学生对我国历史的了解不足,对红色文化更是知之甚少。为改变这一状况,广大教师应该从小学教育做起,在教学中做好红色教育的渗透,让红色教育陪伴学生成长,促使学生培养爱国精神及情怀,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参考文献:
[1]张利霞,林茜.中小学运用红色旅游开展德育的策略研究[J].智富时代,2018(8X):227-227.
[2]周叔佑.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实践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18,000(024):P.135-135.
[3]周雁晖.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0(036):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