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省高考日语培训机构的人才需求看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葛紫薇 刘琛琛 夏晗媛 王依雯 陈韵 李思烨 2
[导读] 在新高考政策改革的背景下,选择日语的考生逐年增加,高考日语培训机 构的地位愈发突显
        葛紫薇 刘琛琛 夏晗媛 王依雯 陈韵 李思烨 2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杭州   311121
        摘要:在新高考政策改革的背景下,选择日语的考生逐年增加,高考日语培训机
构的地位愈发突显,机构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为研究浙江省高校     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笔者通过对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学生进行就     业意愿的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结合高校日语系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高考日语培     训机构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关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日语人才需求;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1.引言

        在新高考政策改革的背景下,选择日语的考生逐年增加,高考日语培训机构的地位愈发突显,机构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为研究浙江省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了解日语系学生就业倾向,笔者面向浙江省内五所高校日语系学生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 232 份。调查结果显示:在各项职业中,日语专业的学生对日语教师一职的就业意愿最高,占总人数的 74.14%。而在约 3/4 的学生中,有 81.03%的学生相较于学校更愿意去日语培训机构就业。由此可见,日语培训机构教师这一职业由于个人爱好、薪资高福利好、发展空间大等因素日益成为日语系学生眼中的热门职业,就业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高校日语专业应该设置怎样的培养方案,日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充实自己,抓住就业机会?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2.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机构人才需求的对比分析
2.1浙江省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当前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分为: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本论文为杭州师范大学 2020-2021 学年“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从浙江省高考日语培训机构的人才需求看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号 CX2020080)的研究成果。
2 葛紫薇,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18 级本科生;刘琛琛,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
夏晗媛、王依雯、陈韵,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18 级本科生;李思烨,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语系 19 级本科生。

(1)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培养传统的日语语言技能为主,以学习日本文化、日本文学知识等为辅的培养模式。

(2)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培养日语应用技能为主的培养模式,主要采取“日语 + 其他技能或专业”的模式。
(3)创新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为目标的模式。更加侧重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及国际视野的培养。【1】

        笔者通过分析对比浙江省内的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及宁波大学这五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后了解到,这五所高校的培养方案中都明确规定学生不仅要扎实地掌握与日语相关的基础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要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毕业后能在外     事、外企、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要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五所高校现阶段都旨在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和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

        五所高校的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太大的出入,并且都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第二外语。五所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就业方向。其中,除了杭州师范大学,其他四所都设置了与计算机相关的必修课程,如宁波大学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浙工大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 Python。这些必修课程在顺应高新科技发展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充实自身、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浙师大在基础的课程之外,又划分了语言文学、日韩双语、商务经贸、日语教育四个专业方向,分别设以不同的课程。这更加精准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浙大开设了个性课程,帮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读感兴趣的本科课程来开阔自己的视野。

        各大高校对于课程的设置说明了当前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单单掌握日语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培养方案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来顺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2机构人才需求特点分析
        笔者走访了杭州樱花国际日语、慧洋日语、杭州弘毅教育、孑孓教育、浙江学思教育等大大小小十二所日语培训机构,对于机构用人需求得出以下结论:
(1)越是规模大的机构对于毕业生的日语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例如樱花国际等,持有日语 N1 证书或日语专八证书是硬性要求;而规模稍小的机构例如慧洋日语等,硬性要求则变成了需持有 N2 或日语专四证书,有 N1 证书或日语专八者优先。足以证明,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各个机构衡量日语系毕业生的根本。
(2)除去专业能力,热爱教师行业、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有上进心、智商情商在线也是面试时的铁门槛。

2.3高校现有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五所高校现阶段都旨在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和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但在课

程设置上更倾向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跨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的占比非常小, 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课程主要有综合日语、视听说、日语阅读、日语写作、笔译口译等强调发展听、说、读、写、译能力方面的课程外还设有日本概况、文学赏析等偏向于了解日本文化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文化素养非常有帮助,但缺乏新意,并不容易带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高校既开设了日本文学史、又开设了日本文学选读、日语泛读等课程,     虽然各个课程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可能存在教学内容部分重合的弊端,造成资源浪费。通识课程虽然涉及面很广,但是课程参差不齐,不利于学生针对某一领域的深入学习。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3.1优化课程体系 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
        五大高校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三大块。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大类。专业必修课程设置由基础向高级进步并     由语言向文化发展。各门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注重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减少彼此间的重复,避免造成资源浪费。课程的设置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应当根据目标学生受众群体的真实学习情况和当前课程目标,适当结合时事,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通识课程的质量,减少不相关的“水课”,在具体的一个领域例如教育方面设置一整套由低到高的系统的课程。同时可以适当提升跨专业选修课的比     例,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同声传译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语言学习者的专业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同时锻炼学生“听”和“译”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其难度过大,五所高校中只有排名第一的浙江大学设置了这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如果有更多的高校日语专业可以开设同传课程这门专业选修课,帮助能力高且意愿从事翻译工作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大量翻译训练,促使学生掌握自我提高的方法,将有利于培养更多优质、高质的毕业生。此外,对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良好的语音语调是非常关键的。浙江师范大学开设了日语语音类课程,这对培养学生对日语语音语调的敏感度,提高准确度是非常有帮助的。

3.2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践。各高校可以考虑利用现有资源定期举办中日友好交流活动、经验分享会、文化节等,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跨文化交际氛围,为中日学生的交流提供平台。而对于步入高年级学习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学生到教学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见习或实习的机会。此举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
        为应对机构对于双商人才的需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实践课程,情节模拟工作时产生的矛盾等,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以及如何以更加稳妥的方式解决问题。     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情世故,培养情商。以弥补部分学生空有专业知识却情商不足的问题。

3.3学院间联合教学
        在当前岗位竞争激烈的状况下,除了满足一定日语能力的基础条件,培训机构也需要求职者经验丰富,专业性强。因此学生除了日语专业学习外,掌握日语教学技能,也不可或缺。日语专业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可以考虑增加“日语+”的

培养模式。如:外语学院可以与教育学院进行联合培养,在高年级增设“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育学概论”等基础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同时可以在大三期间开设报考教师资格证线上辅导课程,争对具体环节进行解释说明。并且增设特别教室用于开设“学生自主课堂”,让学生课外时间自由体验授课,为面试环节增加经验与信心。

3.4与培训机构合作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开放化、人才需求开放化、人才培养立体化。关门教育模式跟不上社会需求变化,必须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实时所需人才。【2】
        因此高校可与优秀的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及时了解机构用人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培养更为贴合机构要求的人才。同时,学校还可开设课堂,邀请机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并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从而熟悉机构的教学模式,     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4.总结
        本次“从浙江省高考日语培训机构的人才需求看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调查为期一年,通过线上问卷、文献查阅及线下调研等方式从浙江省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意愿、高考日语培训机构的人才需求和现有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此次调查结果认为:近几年,日语培训机构教师这一职位深受日语专业学生的喜爱,就业压力也随之提高,为加强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高校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改革提升。浙江省高考日语培训机构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潜力。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强化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开创学院间联合教学模式,与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为日语专业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潘贵民;.新形势下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87-89.
【2】 林银花. 日语人才市场需求与高职日语专业的对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9)
[3]孙雪琴.“ 一带一路” 背景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思考[J].智库时代,2019(44):274-275.
[4]刘霏.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日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18:7-8.
[5]王晓刚.应用型大学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38+140.
第一作者:葛紫薇,1999年- ,女,汉族 ,浙江省,学生,本科在读,杭州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日语。
[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