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思考——学、思、导、练四维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李艳君
[导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1]中提出: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李艳君
        平阴县第一中学 山东济南  250400
        摘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1]中提出: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培养。
         2017年山东省新高考政策出台,并提出了新的评价体系——核四层四翼[2] 的要求。学生除了必备的知识,还需要有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以致形成正确完善的价值观。所以应当顺应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推出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模式,不断为国家培养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建设者和具有内在核心素养正确价值观的独立的人。
关键词:顺应新课改   教学模式  思考   四维教学
一、教学背景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教育教学系统进行了数次大刀阔斧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诞生,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应用,师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明确。而作为教育改革执行者的教师,在多次教育教学培训风暴的洗礼下,教学模式也日趋成熟,虽然不尽相同,却是百花齐放。杜郎口、洋思中学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先进教学理念的运用在当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此感召,我们地理组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既顺应时代潮流又适用于我们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经过多次的实验,现在基本成熟并可总结为学、思、导、练四维教学。
二、教学模式简介
1、学
         我们始终认为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学生需要知道课本上有什么,他们学到了什么,在课本的什么地方能够找到所学的内容。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所谓“学”的内涵就是学课本,即学生通过看课本就能理解的概念性问题由学生自学完成,并在课本的相应位置用笔画出关键词和关键的句子以及构画思维导图,了解整节课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之间的简单关联。
2、思
   整个模式引进翻转课堂[3](先学后教)的理念,事先设计问学案,自习课上学生除了自学课本,还要思考问学案思考探究部分的内容,思考探究问题的设计原则是涉及重难点知识并具有思考价值,难度适当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便能够解决,使学生开动大脑进行思考。因为问题难度设置适宜,学生有能力完成,当他们在随后展示答案的时候会极大的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将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展示时师生点评互评交流互动,以加深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3、导
         即教师引导,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在学生展示“思”的答案时,如有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须适当引导纠正。二是在学生对所学问题有较好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更具挑战性但却是能够深化学生认识的问题,并通过提供材料或者提示方法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完成。本活动旨在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并养成学生敢于解决疑难问题的习惯,最终使学生不等不靠不依赖老师。
4、练
         顾名思义就是练习。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上做的应该是特别典型的题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首先完成所有练习题,并精心挑选,基础题目、深化题目、挑战题型逐步加强,并起到知一识三的作用。
三、教学片段
以中图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为例进行说明。
1、学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画出以下概念并画出思维导图,且进行理解和简单记忆。
(1)宇宙的概念
(2)宇宙中天体的基本类型
(3)天体系统的概念
(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的组成
(6)八大行星的顺序和分类
(7)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2、思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思考下列问题。
(1)通过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总结宇宙的特点
(2)能够绘制天体系统层次图
(3)思考八大行星分类的依据
(4)通过太阳系示意图总结八大行星公转轨道的特点
(5)通过八大行星物理性质表格说明地球的普通性
主讲小组学生展示,其他小组评价质疑,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3、导
         除了在学生展示时的点拨,教师再次提出更具思考价值的问题,以深化学生的认识,升华学生的理解。具体问题如下:
(1)流星雨是天体吗?人造卫星是天体吗?那么什么样的物质才算是天体呢?
(2)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地球上有生命,那么大家试着从地球自身条件和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两方面思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并绘制出结构示意图。
(3)思考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4、练
         挑选本节的典型题目,呈现在大屏幕上,具体问题略。
四、教学反思
1、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认识不断加深。
         所设置的问题具有梯度,但跨度却不是很大,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思考,使其认识不断加深,能力不断提高。另外问题的设置数量上也有所变化,基本的概念性问题比较多,需要简单思考的问题居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比较少,这样设计可以合理分配学生的脑力,使学生整堂课不至于过分疲惫,让他们有信心进行后面章节的学习。
2、液晶显示屏展示,教学又快又好。
         因为所有的班级都已经配备最先进的液晶显示屏,展示清晰且屏幕够大,也可以在任何文件上写写画画,这为我们具有非常多图表的地理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比教师口头描述要准确,比板书要节省时间,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但是我们坚决摒弃太过哗众取宠的课件设计,核心内容由课件展示,其他花哨和冗繁的东西全部删除,使学生的精力致力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放在看图片等其他不必要的事情上。
3、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这个教学模式的所有环节中,我们可看出教师不再是满堂灌,一家言,由于学生才是解决问题的主角,教师成为了真正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变成了整堂课的导演。当然一堂好课的完成,需要老师精心的设计和组织,背后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和精力,教师也应该在这样的挑战中完成自己的蜕变。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我们的教学少一些填鸭和灌输,多一些启蒙和唤醒。
4、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活动的课堂,整节课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了概念,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在展示的过程中享受了喜悦,在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升华了思想,从此学习的热情被极大的释放,无限的创造力的突显成为可能,当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时,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解放。
5、设计务实,可操作性强
         这样的设计,没有修饰,直击要点,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比较有效率的完成教学内容。因为一直运用问题引导,主线清楚,学生虽然解放,但收放自如,可控制可操作性强。时间长了学生能够形成自觉地学习习惯,课前自习预习,课上讨论展示归纳总结,即使老师有事不能亲临班级,只要有参考答案在,学生之间也能进行思维的碰撞。
五、小结
         虽然学、思、导、练四维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建立,也已经显露出他在新课改上的优势,但还是在真正上课的时候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改进,使他成为一种真正成熟和实用的教学模式。而我们会在这样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实验,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
[3] 美国日渐流行的被称为“翻转课堂( The Flipped Classroom)”的创新教学模式。
[4] 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