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怡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广东广州517500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是教师重要责任,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一刀切”、“满堂灌”的教育理念,构建以生为本的课程发展观。为此本文提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境式教学法,并对于情境式教学的内涵以及教学原则进行了阐释,并且提出利用语言、社会热点、多媒体、问题、游戏等创设教学情境,丰富生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情境;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在新高考方案推出后,生物作为再选科目,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个性,但高中生物知识点较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提升成绩,不仅学习效果不明显,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新制定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有利于降低生物学习的难度。为此本文结合本人高中生物教学经验,对此提出了一些浅见。
一、情境式教学的含义
情境式教学指的是利用教学内容、教学资料、生活素材、教师语言动作等,构建一个心理场所,促使学生在这个心理场所中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另外在高中生物教学使用多种情景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情境式教学法的关键是通过营造情境调查学生的情感,通过更加形象的语言来为大家描述一些著名的场景,如扮演、游戏、音乐、视频等,将学生置于一种情境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总之在情境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意味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情境活动中,提升教学的效果[2]。
二、情境式教学的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
情境新颖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需要引导学生遵循创新的原则,在情境内容上要贴合时代的特点,在情境表现方式上要体现出新奇的特点。
(二)生活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要加强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创设情境时,需要将情境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进行联系。比如在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结果出现紫色反应,从中就可以了解豆浆中含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比如在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然后水浴加热发现有砖红色的沉淀生成,吃梨子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必须的能量。
(三)科学性原则
在创设情境中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教育情境一方面需要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不能脱离科学背景。比如学习减数分裂时,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在教学过程创设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故事情境,牛郎和织女看作为一条染色体,将相会看作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或者联合。
三、情境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
新弗斯学派提出语言在特定语境中能够发挥出语言真正的功能,在生物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够用更加精确的语言,那么学生对于生物概念的形象认知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语言运用于构建能力,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语言,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比如说对于一些常见的生物概念,教师都需要在课堂上对于这些改变进行解释。如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丝分裂”、“植物激素”、“群落”等。在概念讲解时,一是要注意语音和语调,实践证明抑扬顿挫的语调,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教师需要注意用词,通过准确的用词传递正确的信息。三是组织好语言过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述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保持整个教学语境的连贯性,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
(二)社会热点创设情境
生物是阐述生命规律和特性的学科,现实生活中有大量和生物科学相关的问题,如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等。在核心素养中明确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强化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社会的热点问题来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可以新冠疫情的病毒、禽流感等作为教学素材,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导出相应的新闻文字或者资料内容,引导学生从社会现象中体会到人类健康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社会问题引入到课堂上,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氛围,学生在互相交流和讨论中从情境的内容中,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一方面多媒体的信息元素更加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多媒体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将其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教学中通过导出图片、视频、动画、语音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展现,学生很容易就投入到这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当中。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将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制作成动画,引导学生从动画情境中探讨交流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做到知识内化。
(四)游戏创设情境
游戏情境具有常识性强,参与性高的特点。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到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习者的知识理解和记忆。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内容创设游戏情境,从游戏中渗透情感价值观。
比如在学习“蛋白质”时,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氨基酸反应是学习的重难点内容,许多学生无法理解多肽链,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理解。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在课堂教学中,把人的身体结构进行类比。身体部分是碳原子,头顶着一个氢原子,脚踩一个R基,一手拿着氨基,另一只手拿着羧基。再比如学习激素控制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血糖平衡调节这一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制作糖卡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游戏活动的过程中。
(五)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情境也是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问题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引导探索的作用。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发现问题的内容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冲突时,学生会对于问题的内容产生质疑,从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心理状态便会促使学生学习。在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流程如下所示:一是课前梳理教材,寻找问题素材。二是呈现问题资料,创设问题情境。三是引导学生分组,组织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三是拓展问题的内容,促使学生在课后展开进一步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细胞的能量通货——ATP》,ATP是无法直接观察到,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将将萤火虫尾部研磨粉用生理盐水配成悬浊液分装到两支小试管,并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ATP和葡萄糖,学生发现加入葡萄糖的试管溶液没有发光,而加入了ATP制剂却已经发光。为什么加入葡萄糖的没有发光呢?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下,主动开始阅读教材内容,通过交流和探讨得出了ATP是直接供能物质。
结语
总的来说,情境式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收集生活素材,结合社会热点,通过游戏、问题等形式创设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教学情境。实践表示情境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成效,值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汪盼盼,王晨晨,邓自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应用研究[J].新智慧, 2020(20).
[2]唐莉.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情景化教学探析[J].教育界,2020(1):37-38.
[3]魏芬.浅谈高中生物教学情景创设[J]. 新课程研究,2020,000(004):P.92-93.
[4]罗芳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设计策略探究[J].文存阅刊, 2019, 000(019):138.
[5]田兵洪.高中生物情景教学法的探讨[J].南北桥,2019(4):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