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林嘉静
[导读]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是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林嘉静
        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是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可以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往往体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三维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为了焕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要求,探究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看来势在必行。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和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密切相连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这种有效教学的意义愈发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情感的交流,更是学生个性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的过程。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将谈谈个人一些思考和探索感受。
        一、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能力层次,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保障。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教师在课前必须首先认真了解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为教师的授课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促进各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升需求。
        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实现有效的分层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查和分析。比如,在讲授《图文混排——制作“感恩”报刊》一课中,我在课前认真地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性格爱好等方面作了调查和了解。在知识基础方面,发现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而大部分学生由于来自不同地方,学习条件有差异,电脑基础相对薄弱,对word的基本操作不够熟练;而在能力基础方面,了解到该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动手制作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在性格爱好方面,该阶段学生性格开朗,喜欢实践操作,对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有着强烈的欲望,乐于实践和挑战。综合以上三方面的情况了解,在备课时我将有针对性地对该部分学习内容和任务进行了层次的划分,巧妙地设计有基础任务、提高任务和拓展任务,分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更应该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所以现代教育不仅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更高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拥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当然新型、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不仅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使学习主体进行转变,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上各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想要成功搭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
        三、有效、合理地实施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
        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课堂上,既要向学生讲清楚基本理论,又要让学生学会实际操作。假如一节课上只是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会觉得很枯燥,这样也会导致教学效率有所下降。针对理论和实操为一体的课程,教师能否掌握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日常的实操性较强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发现较多的教师喜欢采用“手把手教”的教学方式,希望能把每一个知识内容讲得具体详细,每一个操作步骤演示得清清楚楚。其实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反有些学生由于接受能力的差异,只会被老师过多的讲解弄得越来越糊涂,长期下去将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通过这种少讲多练的教学手段,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下倡导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而且能够做到在教学中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同时也大胆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智慧性,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课堂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
        课堂评价在信息技术课堂里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归纳,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利屏障。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可以使课堂评价变得更富有创意,在基本实现评价意义的基础上,可以使评价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图文混排——制作感恩报刊》一课教学上,我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制作一份小的感恩报刊赠予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完成后,我将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通过让学生先进行自评、互评,互相给每个上台展示的小组进行打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归纳性的评价和总结,向学生再次强调制作报刊的要领,使学生在对比中学习,较完整地领会报刊的制作要点。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是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流和培养,这样才达到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和宗旨。有效课堂不是口头上的形式主义,而是要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逐步实现学生的自主性、民主性和智慧性,努力开创高效课堂教学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周维强. 新课标下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J]. 新一代(下半月), 2014, 000(003):252-252
        2、刘美凤.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3、马宁, 吴俊杰. 中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模式[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