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邵小青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 山东济南
CDIO,是以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作)为核心的工程教育理念。把CDIO模型应用于交通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创新培养方式和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近年来,众多国际教育机构将CDIO 理念应用于工程教育改革中,效果显著。如麻省理工最早采用CDIO 工程教育模式,并在瑞典的查尔姆斯技术学院、林克平大学及皇家技术学院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发现依据CDIO 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国内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燕山大学等相继开展基于CDIO 模型的工程教育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方面的改革在地方院校中主要面向本科层面,基于CDIO模型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还较少。
一、交通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层面的主要问题
1.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
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
但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还不够明显。很多交通职业院校认识到了产
教融合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还缺乏系统
全面的谋划和推进措施,合作层次普遍表面化,产教融合工作开展不
深入,合作水平和效率不高。这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可见一斑。
从对交通职业院校的调研情况看,交通职业院校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还不能满足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够
“工学结合”是交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本质是校企合作,旨在将学生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全面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核心环节主要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中
的顶岗实习。目前交通职业院校普遍实施高职院校“2.5+0.5”或者“2+1”模式, 即在校学习两年半或两年、毕业前半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中职院校则普遍实行一年的顶岗实习。但是由于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的总体支持系统还不完善,对学生顶岗实习日常管理普遍粗放,集中顶岗实习这种“阶段式”的工学结合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还要实现与专业建设紧密联系的“全程式”工学结合,通过专业建设中师资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渗透式的融合,采取多方位、全过程的实施路径。
3.“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交通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高等院校直接引进的,他们具有较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少职业技能和职业实践训练。进校后,虽
然学校也要求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或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但绝大部分教
师企业实践走形式,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笔试获得,加上学校对教师企
业实践考核不严,导致这类教师虽然具有“双师素质”,但是职业技
能含量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经验少,“双师素质”名不副实,专业
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不能满足指导学生实践和考证要求。同时,交通
职业院校聘用行业企业专家能手的相关管理制度普遍还不健全。由于
涉及工资待遇和人员管理问题,职业院校真正聘用企业行业专家能手
作为任课教师的比例很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亟须加强。
4.课程与教材建设滞后
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更是涉及培养什
么样的人的问题。
目前,在交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还或多或少存
在着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课程知识体系陈旧、课程与工作岗位要求
不匹配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然而交通职业院校教材的更新程度难以跟上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出版的教材没有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及时更新,还在沿用一些陈旧、过时的知识体系;大量的教材缺乏创新,只是对知识、概念的生搬硬套,对技能的实操缺乏体现或体现形式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一些教材未能充分把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机遇,对职业教材的数字化应用程度不够。
5.教学方法因循守旧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仍占主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所输送过来的知识。教学过程缺乏对现象观
察、问题发现过程的组织与引导,学生缺乏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欲
望,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受限。
二、CDIO模型与交通技能人才培养融合
1.课程体系模块化
基于CDIO课程设置,强调通过综合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收获学习成果。因此,在交通类技师院校进行技能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时,将所有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类。其中,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交通技能人才。专业课程与学科研究方向密切相
关,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以期培养出高专业水平的交通技能人才。实践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连接和配合,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选择上,核心的专业课程设置为必须课,一些涉及到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基础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实践课程因为涉及到动手实践,所以设置为必修加选修的模式。让学生能够通过三种类别的课程学习,既掌握到核心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出较全面的综合素质。
2.教学载体项目化
基于CDIO的技能人才培养教学,通过良好的产教融合模式,完成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在技师院校开展目标性强、系统性强、适用度强的产教融合,通过校内和企业“两个平台”的完美结合,达到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创新型、高适应性的需求。例如,我院建立的“工匠源”基地,以此作为教学载体,多样化的展现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教学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更充分的利用校内资源,实现针对性的技能培养。
3.师资队伍多元化
依据 CDIO理念,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在教师招聘时将其实践背景作为考察内容,并把实践经验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采取实施双师制这一重要举措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背景。通过建立教师选聘及考核制度,遴选一定比例的高水平企业教师,积极推行双师制或指导小组,建设兼具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技师院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习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教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当下热点技术的引领和传播,更新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借鉴 MOOC、雨课堂及翻转课堂等平台的教学优势,设计专业课程新模式。
4.评价体系多样化
CDIO 中的评估是指评估学习经历和人际关系技巧,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以及团队协作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效果;对上述标准的系统评估,将结果反馈给学生、教师和有关参与人员以达到继续改进的目的。技师院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个性化柔性培养机制和多样化评价机制。为了评价学生创新与实践方面的能力,成立了学生培养质量评价小组,由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师和企业评委组成。其中,企业评委丰富的实践背景,有助于客观准确地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从而弥补其他评委的不足。评价方式多样化,通过课程考试、实验考察、口试、面谈等多种方式,在各阶段对学生学习、应用、创新等层次间的能力进行评价,记录评价结果并给出成绩。
综上所述,基于CDIO模型的交通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体系,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载体项目化、师资队伍多元化、评价体系多样化等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交通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够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课程与教材建设滞后、教学方法因循守旧等主要问题,以期培养出更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行业需求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交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