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君璐
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 湖南衡阳 421200
(一)调查“怡心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怡心园绿色植物种类的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1、增长学生生物学知识,学会对植物分类,通过活动,提高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保护绿化的责任感。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调查意义
对我们现在中学生而言,学校是我们最熟悉的,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让同学们了解校园绿化情况,把生物课本上的知识与实物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观察自然、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操,渗透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物质与能量观和稳态与平衡观,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三、调查范围及内容
1、调查范围:怡心园
2、内容:
调查植物的种类、分布及生活状况
四、调查方法
1、实地观察法:观察怡心园内各绿化区植物种类、数量,注意各植物分布的位置。
2、小组合作探究法:分组活动
五、调查过程
1 确定调查目标
2准备调查工具:相机、记录本、笔、标签
3分小组活动,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与特点等)。
4实地调查,观察校内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调查中叮嘱学生要注意安全,要爱护花草。
5.根据所收集的讯息、资料,讨论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6.资料的整理
六、调查结论及建议
根据学生分小组调查,统计出“怡心园”内植物的物种组成有:百日菊、紫薇、杨梅、香樟树、苏铁、山茶、麦冬、红叶石楠、黄槐决明、红豆杉、海桐、杜英。按照分类结果如下:
1.乔木:香樟、杨梅、苏铁、黄槐决明、红豆杉、杜英。
2.灌木:山茶、红叶石楠、海桐、紫薇。
3.草本:麦冬、百日菊。
七、调查反思
在这次调查研究活动中,我们认识了怡心园内的树木和花卉,了解了很多关于树木的知识,合作、探究、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但调查中发现,一些花草被人为的践踏,折损,这需要建议学校将绿划分区域管理,以班级为单位负责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使同学对校园绿化由更多的了解,亦可增加同学的责任心和爱心。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怡心园”内植物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从上到下,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那么产生这种分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小组同学们进一步讨论,分析原因,然后将各组分析的原因进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二)分析总结群落垂直方向上植物的分层现象的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怡心园内的植物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从上到下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
怡心园是以乔木为主的群落,主要的树种是香樟树,形成垂直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系森林高度上的层次性,即构成群落的植物个体在垂直空间上的配置方式。这种林冠层的垂直层次,不但能增加森林的自然美感,同时对于群落的很多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的进行都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森林的枝叶分层分布,有利于林冠截留更多降水,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养分的吸收利用等。再如,森林的分层为森林动物提供不同的生境。研究表明,森林中的鸟类和昆虫等,其种类多少与群落的垂直层次的复杂性有关,而和树木组成成分的关系相对要弱一些,一般森林的垂直层次越多,动物种类越多。同时,垂直分层还在森林群落内部形成了光、温度等生态因子的异质性分布,从而影响下层灌木、草本及附生苔藓等生物的生长,对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层现象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等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分层现象愈复杂,即群落结构愈复杂,植物对环境利用愈充分,提供的有机物质也就愈多。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综上所述,森林垂直结构对整个怡心园生态系统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虹霞.基于云计算的高校网络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空间怡心园”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2):77-78+88.
[2]宗秀虹,张华雨,王鑫,李宗峰,吴洪英,梁盛,邓洪平.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6,36(06):1225-1232.
[3]安瑞志,潘成梅,塔巴拉珍,杨欣兰,巴桑.西藏巴松错浮游植物功能群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湖泊科学,2021,33(01):86-101.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利用校园生物资源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课题编号XJK20CJC09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