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大学生金融素养与教育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莫佩璋
[导读]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金融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莫佩璋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金融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初步发展形成大数据金融、人工智能金融等数字金融,在为人们带来良好的体验和高效便捷的服务时,也有利于人们对社会发展中个人的金融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因此现代的大学生应注重金融素养的教育,在当代的中国,只有步入了大学才算进入社会,但对于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问题。出入大环境的年轻人很难有良好的理财理念和金钱观。近些年来,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倾向都在改变,充斥校园的校园贷、虚假理财、网络诈骗层出不穷,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对金融常识缺乏合理有效的判断能力和消费欲望的控制力,出现很多学习、生活、家庭和未来发展的负面影响,所以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金融素养;教育
一、大学校园滋生的校园贷乱象
(一)金融部门的监管缺失
        有统计表明,我国基于校园的网贷和信贷平台超过1000家,这些平台专门针对学生群体。在步入社会的初步阶段,因学生没有良好的价值观和金融理念,校园贷平台存在不合法、诱骗消费等行为,这些贷款平台在国家监管的灰色地带,善于打政策法律的擦边球,有很多校园甚至有高利贷、裸贷等非法行为,其贷款更快捷简便,但利息高、追债手法极端。现有的金融监管主体多,分别对各自的行业领域进行监管,这样的监管模式促使了不法平台依然存在生存空间,不断钻监管的漏洞。很多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从而出现悲剧。
(二)大学生金融素养的缺失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非法平台的存在是不断迎合学生的消费需求,而学生对自身欲望的控制不强,也受父母提供基本生活费用的影响。对金钱没有良好的认知,而平台正是借助这个空缺大行其道,有学者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消费心理和金融观念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心理特征存在几个相同点,一是超前消费;二是攀比消费;三是炫耀消费;四是激情消费;五是享乐消费。在这些表现中,我们看到的是不理性的消费心理和长期受父母监管对价值观的扭曲,长此以往对大学生群体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也充分显示出大学生这个群体在金融素养缺失,消费理念不正确等原因。
(三)互联网金融对于大学生的弊端分析
        互联网金融主要的特点为:成本低、覆盖面广、发展迅速、效率高、监管困难。其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和匹配,无中介和交易成本,门槛低操作流程简单,平台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金融大数据的个人隐私已经不在隐蔽,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便利和发展,同时也带来的诸多的问题。如风险管控、贷款资本、还款能力等因素,以不在其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资本的负面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大行其道,在金融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监管的法律法规需进一步配套完善,网络金融犯罪问题不容忽视。
(四)大学生消费与收入不成比例
        有统计表明,我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8.18%来自家庭,自己兼职的收入占8.25%,仅有3.75%的大学生完全依靠勤工俭学维持日常开支。决大部分的大学生收不抵支,金钱来的太容易,促使部分学生在消费时不加节制,其中有消费心理不够成熟的原因,而更多的是学生本身没有良好的金钱观和理财意识,缺乏相应的金融常识和互联网金融理念。财务管理一词对于很多家长都很陌生,对于学生就更是无从谈起,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对个人财务风险有一定的认知,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旦自身发生不良的金融行为,会给自身带来无法解决的风险,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消费观念和拓宽自身经济来源的理念。


二、完善大学生金融素养的途径和措施
(一)提高自身金融素养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才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做出个人辨别的能力,在防止自身受骗和有效参与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逐步形成良好的经融观念,应多参加经融类别的公开课,查找相关知识的书籍和学习先进的金融理念,其次是控制自身的消费欲望、精准定位自身的消费层级,合理的增加自身的收入和理财能力。
(二)构建互联金融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
        资本的发展弊端不应体现在大学生这个层级,政府、教育、院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应联合建立鼓励学生创业理财的平台,如:资金需求方在寻求资本的时,学生作为各层级的工作人员会更好的获得资金的进驻。奖励创业人员和金融服务机构与学生三方有效合作的模式探索,学生在做中学习金融、做中获得资金,使大学生在完全步入社会之前上好人生第一堂课。使大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做出符合自身条件的消费观念,促进学生扩宽增收渠道,提倡学生在校期间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行为。积极鼓励学生尽量以自身的收入维持日常开销,建立学生学习等方面的设备和材料的获取渠道为低消费或共享机制。
(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
        课堂是专业知识学习的地方,但不能成为授课专一的地方,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应体现出第二课堂的重要性,首先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结合多种形式的活动与理论相结合,提升理论的认知程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办相关的网站、微信公众号、金融AAP等教育渠道,充分利用交互性、即时性、时效性来提高学生的金融知识和金融兴趣。逐步增长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大学生参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建议
        互联网金融应做好相关数据的公开,打消人们的疑惑和不信任,确定自身的责任和发展方向。大学生要端正消费观和价值观。充分参与到金融领域中,充分认识到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自身对金融的含义和金融知识方面的欠缺,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的益端和弊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克服攀比心、炫耀心和享乐心,拓宽自身日常开销的收入渠道,对自身的信用建设负责。其次学校在教育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应侧重学生的全面进步,应开通财务咨询、经济法律法规等公开课,普及学生财务知识、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诚信理念,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新思想观念和消除校园攀比家庭、穿着、金钱等观念。建立以学生攀比学业、比拼知识的全面性、比拼未来发展的宏观判断能力为主,让学校成为一方净土,促进学生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这样才能培养社会发展的推手和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贷本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现代社会生活寻求便捷的重要手段,它为资本发展带来了更高的流动性和客观收益,也为资金需求方提供了一条便捷的获取路径。作为大学生,在初入社会时不光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不断培养金融素养和良好的价值观,如果放任缺失的因素不管,那么未来收到其负面的影响也会不断放大,对自身的发展埋下隐患,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教育会促进社会金融秩序的长期稳定,为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提供帮助,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良好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贾康,苏京春.探析“供给侧”经济学派所经历的两轮“否定之否定”——对“供给侧”学派的评价、学理启示及立足于中国的研讨展望[J].财政研究,2014,(8):2-16.
        [2]许泽玮,施健.新常态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的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6,(2):153-158.[2]贾康,苏京春.探析“供给侧”经济学派所经历的两轮“否定之否定”——对“供给侧”学派的评价、学理启示及立足于中国的研讨展望[J].财政研究,2014,(8):2-16.
        [3]许泽玮,施健.新常态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的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6,(2):153-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