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李青
[导读]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

        李青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启明中学,江苏 淮安 223200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学习历史的原因,让学生知道学习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分层教学;学习兴趣
        引言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学习效果,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参加中考这一目的之外,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对历史知识结构的完善,特别是在初一、初二年级,对于历史这门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关键。然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成为摆在每个初中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重要手段。
        1 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性学习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时代性较强的学科,其学习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转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讲授和对知识的记忆,应当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性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其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并通过体验性学习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升历史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了解身边的历史”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开展历史调查活动,采用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对身边的历史进行调查,以此进行历史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从而获得对历史的真实感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或者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英雄纪念馆,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学生也能够在亲身感悟和体验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创建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一个过程,不仅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而且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之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普遍都是“灌输”,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然后高高在上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从而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历史知识内容的理解自然会比较浅显。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给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指明了方向,其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和学生平等发展,加强他们兴趣的培养。”而创建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有助于促进这一目标的达成,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例如,在《科举制的创立》这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便可以合理落实新课改要求,采用合适的手段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具体就是将本课程知识与生活中的中考与高考联系起来,而因为学生即将面临中考,所以这样能够促进他们自觉代入其中,从而有效融入课堂中。之后,教师便可以提出合适的问题:“古代科举制度和我们现在的中考与高考有哪些区别呢?又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之后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成为一名合格的指导者与引导者。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是片面、肤浅的,许多学生以主观角度看问题,不能发现问题的实质,无法提高知识认知的层次。历史就像万花筒,“正能量”、“负能量”同时存在。因此,教师在授课环节应适当扩展历史信息,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可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所以,要与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调整历史教学计划,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全面发展。
        4 多层评价,其乐融融
        由于历史是一门中考应试科目,因此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教师在设计课后练习题时,应该有的放矢,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难度值,并要求当场掌握,以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一般的思考题可分为选择题、辨析题、材料题以及材料论述题。当学生完成时教师予以讲评,可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完成选择题部分,由易到难,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予以适当的鼓励,以提高他们的信心;辨析题交由成绩中等学生来完成,要求必须做到符合答题规范;而材料题及问答题,可由中等及学习较好的学生来完成,规范答题要领。但每课的练习量需限制,题目需精简。除了有最基本的练习评价外,当然还需要其他的评价方式。如课前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基本内容,此类题目较为基本,可让学习较差及中等学生完成,并记录下来,成为他们的平时成绩,学期中或学期末,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多多探究,尝试完成历史小课件、历史小论文的创作等。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迁移和融会贯通一来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修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初三最后一题材料论述题的发挥,甚至有利于高中乃至大学的学科论文的创作。当然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能在师生之间产生隔阂,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情况必须要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虽然根据每个学生的学情不同进行分层,但是对每个学生的爱却不能分层,每个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关注,对于学生的进步要予以关注,学生的分层情况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
        5 适时融入素质教育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且还得加强素质教育的落实。具体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材,然后挖掘其中的素质教育内容,并采用合适的手段充分展示出来,如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等,这样能够很好地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6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教学,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伟.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1(16):162-163.
        [2]李智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知识文库,2020(16):136+138.
        [3]张华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8(09):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