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立新
天津市南开区育智学校 300113
一、培智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背景
目前,智残学生在学校接受完九年的义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让社会能够正常的接纳他们。而在日益加剧的就业竞争中更处于绝境。社会保障体制,慈善事业,均无法面对、安置这些智残学生九年后的何去何从,培智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无门成了突出问题,许多家长为智障子女的出路问题仍在四处奔波、求助,其结果仍是无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意见》(【2009】41号)提出了“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这都为加快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何根据学生的缺陷类别,实施职业技能教育,使其在校学校期间能够掌握生活生存技能,帮助他们健康的步入社会,与正常人同样的去生活,去劳动,我校针对残疾孩子的特点和特殊需求,在注重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同时,加大劳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力度。最大限度的为智残学生提供职业技能服务,让残疾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长,为其走入社会自食其力打下良好基础。
二、培智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实施策略
1、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确保培智学校职业技能训练的有效实施。
开展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就是建立一支有专业技能的职教教师队伍,我校根据专业设置要求,坚持教师专业化、特长化培养思路。强调学习渠道的立体化、多角度、多层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一是走出去:为了使教师具备专业的特教理论知识,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特教教师培训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请进来:请专业技师到学校举办讲座,解决学校师生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
三是给教师搭设展示舞台。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专业课技能、才艺技能展示活动。打造了一批“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2、构建独具特色的培智学校职业课程体系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是培养和提升智障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要立足智障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有效地开展好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必须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开设一个符合智力障碍学生身心特点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职业入门教育课程,让智障学生适应社会和生活,从而为智障学生在参与、适应现代社会过程中,为自食其力的生活打下初步的基础。为此,基于“教育生活化”的理念,针对智障学生因智力受损,生活能力存在极大的障碍,难以融入社会生活,特别是劳动就业能力明显不足等现实问题,建立了一套符合智障学生发展需求构建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性为主的职前课程体系。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劳动技能、运动与保健、信息技术、艺术休闲、社会实践、客房服务、烹饪和面点制作10门课程。这些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3、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职业教育训练内容的有效性。
《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在课程设置原则中提出了教育与康复、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一般性与选择性、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弱化了学科色彩,强化了生活教育的思想。我校采用“主题单元”综合教学的模式,使教学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依托。如:“配送蔬菜” 为主题的单元综合实践课,涉及到多学科的教学内容。有生活语文认识各种蔬菜名称的识字教学;有生活数学重量单位的认识及换算、人民币的换算、计数器的使用;有劳动课的打包,贴标签;有生活适应课的称重量、看定单等内容。
这节课将生活适应、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劳动技能等科目的学习目标有机整合,并紧紧围绕“情感、技能、知识”三个方面组织综合教学活动,使智障学生在综合化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提高适应生活、社会的能力。主题单元综合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系列化,具有操作性,在课程结构各组成部分内部架起了一座座“立交桥”使各科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增强了课程的结构性,增强了协同效应,提高了职业教育训练内容的有效性。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与学科进行整合,主题单元综合教学模式,打破分科教学之间封闭的界线,通过对零星实用知识的系统化及适当丰富充实,从整体上展示给学生一张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网,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有力的促进学生生活、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因此,它是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形式之一。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发展性、功能性和支持性,它与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相一致。
4、建成了集培训、见习、实习为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培智学校的职业教育侧重对学生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强调功能性、技能性学习,学生必须学会他们将来在工作中真正需要并能用得上的技能,学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实践机会。
(1)建立校内模拟就业项目,如:校园小超市、手工艺作坊、保洁小公司、废品回收等,设立校内模拟岗位、搞好实习实践活动。以智障学生成长需要为本,努力实现智障学生独立性、生产性、融合性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2)进一步开辟社区综合实践教育的项目,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学生实践和交往机会,让学生走入社区生活,适应社区环境,回归社会主流。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共建基地、社区活动站实践项目的、物业管理等。
(3) 建成了南开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见习)基地
学校在做好在高中阶段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和区残疾人联合会配合,积极开展社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5、借鉴“匡智会模式”,探索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新途经
培智学校现有办学规模和条件,很难开设对场地、设备、设施要求较为专业和复杂的职业教育项目。受到“匡智松岭综合职业训练中心”的启示。培智学校如能和爱心企业联系,在企业的资助和扶持下,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开展相关的职业教育,则是克服前述办学困难、拓展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爱心企业的加入,为培智学校的职业教育增添了活力,解决了培智学校开设对场地、设备、设施要求较为专业和复杂的职业教育项目,以及培智学校专业课教师不专业的问题。同时,使智障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加专业化,也让社会企业了解了智障学生,更加关注他们,为其就业提供机会。
三、培智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结论与思考
1.开展职业教育是特殊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2.在培智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最大限度的为智残学生提供职业技能服务,让残疾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长,为其走入社会自食其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校企结合”是培智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未来职教发展的趋势。
4.特殊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中也提出开展职业教育,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每个年级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及学习的时间。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选准职教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一技,顺应企业人才需求,为他们融入社会,成为独立公民打下基础。
5.借鉴国外管理模式,逐步建立残疾学生在校学习和培训、就业和创业指导、实习安排、就业安置和信息反馈以及跟踪管理的“一条龙”的全程服务模式,让每一名残疾学生都能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合格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