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
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北京朝阳区?100025
摘要:初中化学作为一门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科目,研究性学习能够有助于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完善。随着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初中化学教育一改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结合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研究性学习应用在初中化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优化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应用思考
研究性学习将学生放在了学习活动主体的位置上,教师起到的是主导的作用。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能够给学生更多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教学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和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夯实基础知识。研究性学习方法充分地考虑到初中化学的特点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以疑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以实验活动来促进学生吸收知识、以独立思考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更加适合初中化学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1、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1.1 内涵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具有相同点也具有不同点。研究性学习指的学生在教师研究性教学的方式中进行学习,这两个概念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学习活动的主体不同。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化学来认识世界上的物质变化规律,逐渐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体验到探索科学的乐趣,教师通过教学启发学生产生科学的思维,通过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初中化学来认识社会、环境、化学、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层挖掘科学的本质,提升自身科学素养。
1.2 特征
1.2.1自主性
初中化学的研究性教学自主性较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既能够储备化学知识也能够强化实践能力。学习方式主要为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活动,重点强调了学生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1.2.2导向性
研究性学习还具有导向的特点,教师提出具有导向性的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事物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来进行新旧知识的连接,学生可以通过结合旧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1.2.3 实践性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初中化学的学习基础是实验,因此研究性学习具有较为明显的实践性,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也要将充分结合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综合素质方面
初中化学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应当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应当储备丰富的知识,其综合素质也应当较高。但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化学教师并不能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素质需求,对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起到了滞后的作用,无法保障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优化自身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协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2研究教学导向不明确
研究性学习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需要载体,这个载体就是研究性问题。研究性问题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关键点。但教师的综合素质受到了制约,对研究性学习的导向并不明确,教师应当明确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教师应当如何设计研究性学习的程序和方案等。
2.3无法突出学生学习主体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有许多学校坚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认为单方面灌输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并不能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常围绕研究性的问题进行学习活动,并没有自主意识,教师的过度指导也会导致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缺乏主观能动性。
2.4研究教学维度相对狭隘
学习自然科学必备的是发散思维,初中化学作为自然学科的一门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但初中化学的研究教学维度较为狭隘,教师无法放开思想,对问题的答案往往具有局限性,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应当注重训练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与创造力,现阶段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时缺乏创造能力。
2.5 实践研究活动较为缺乏
化学是离不开实验的,中考成绩极大程度制约了初中化学的学习,许多学校并不重视化学实验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但却缺乏实践研究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往往会忽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缺乏实验学习的体验,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就缺乏深度,无法有效地将化学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3、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3.1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动性
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优化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充分结合研究性教学的特点与初中化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动性,加强初中化学的实践,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逐渐进行探索,不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及时发现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研究性教学的技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2提升研究性学习目的性
教师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当积极发挥引导的作用,要善于发挥研究性问题的载体作用,将教学内容与研究性教学的目标等融合进问题当中。学生通过研究问题,充分吸收化学的知识,学生能够自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应当对问题设计进行优化,让研究性问题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生活化问题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求知欲,通过使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充分掌握化学知识。
3.3提升研究性学习丰富性
初中化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朝着多元化方向进行研究,充分丰富研究性学习活动。初中化学知识本身就具备丰富的知识,每个学生的思维角度不同,能够碰撞出更加多样性的化学思维模式。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培养多元化的化学思维,提升思维的活跃性。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时最需要的就是发散性思维,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问题不要过分拘泥一种现象、答案或者结果,应当举一反三,从一个现象发散到更多的思维,这样才能够将旧知识连接起来,向新知识发散,进而建立起新旧知识甚至是跨学科的联系。
3.4强化研究性学习体验性
新课改深入推广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掌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相互关联,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将学习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通过实践证明,学生经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应当搭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机会,强化并且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体验,积极展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采用研究性学习能够更加大胆地对化学进行探索,让课堂教学更加焕发生机。现阶段我国在研究性学习的推行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相信不久的将来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够成为学生提升化学学习效果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吴飞飞.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化学教与学, 2020, (8):90-91.
[2]卢天宇. 艾进达. 初中化学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实施*[J]. 化学教与学, 2020, (1):10-13.
[3]陈玉焘. 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性应用研究[J]. 学周刊, 2020, 第6卷(6):135.
[4]石丽娜. 关于对初中化学的实验性教学研究[J]. 魅力中国, 2020, (8):92-93.
[5]陶成曦.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J]. 家长, 2020, (3):102,104.
[6]郭玉花. 初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 甘肃教育, 2020, (13):98.
郭伟(1983.9),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化学老师,常年从事初三化学教学工作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