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阮祁炜
[导读]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一道“分水岭”,进入初中后,数学的学习更加抽象化
        阮祁炜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一道“分水岭”,进入初中后,数学的学习更加抽象化,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很多学生没有办法完成这样的转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分层教学就是现代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方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数学素养。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处处有数学思维的渗透,处处有数学能力的养成,这才不失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数学教育
        引言:进入初中学习阶段之后,由于学习能力、教育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班上的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擅长抽象思维的同学在学习初中数学的时候,没有那么吃力。而学习能力和适应力一般的学生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成绩的下滑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学习动力的缺失,如果这时教师不加以好好引导,而是一味地批评教育,很有可能会收到相反的结果。因材施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它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教育者的教学水平也是一个考验。
        一、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原因
        初一早期,同学们就要学习难以理解的有理数和无理数,从以前的自然数域提升到另外一个层面,很多学生是接受不了的。这就是为什么初一的第一次月考大家普遍考不好的原因,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同学,对于这样的巨大落差,不知道要怎么消化。成绩稍差的学生也会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畏惧感,为什么我学不懂数学了?很多人都会在心里问自己这个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一种训练式的提升,就是不会做的、短板的地方多加练习,就可以得到提升。这样做固然没有错,基础差的同学可以通过练习题来熟悉知识点,当然,短期内成绩会有一定的提升。从长远来看,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方式并没有得到锻炼,只会不断地模仿,只能做类似的题目[1]。
        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以辅导基础为主,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加强数学素养的培养。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让不同的同学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真正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对受教育者今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
        分层教学的最重要的步骤是分层,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我们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要有一定的掌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还是考试成绩和平时的作业表现。按照一般的分类情况,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考试成绩很高,数学思维好:这类学生是不太用老师费心的,自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也很好。(2)考试成绩较好,但思维方式一般:这种可能是我们常说的努力型的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了学习方法,但是对于思维要求很高的题目没有办法很好地消化。(3)考试成绩一般,思维方式一般:这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太注意总结,学习基本概念的时候囫囵吞枣,解答问题不求甚解,没有养成很好的解题思路[2]。


        完成分组后,能够更方便地进行课程讨论,同一水平的学生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提出问题,教师只需要解答一个组的问题就可以解决这一层学生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进行不同层面的课程教学
        不仅要让学生分层,课程内容本身也需要分层。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课的时候,需要用到换元的思想,这时第一层教学任务,需要所有同学都要弄清楚换元的思想,就是将其中一个未知数用另外一个未知数代替,然后带入原方程,让这个方程变成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会解普通的二元一次方程后,就要开展应用题的训练,二元一次的应用方程,课本上要求我们掌握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鸡兔同笼等,同时还要联系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这是第二层知识。本课还添加了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这不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讲解,这部分内容消化的主体应该是上述的第一类学生。我们不能过于追求难题,打好基础才是关键,照顾好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发挥教学的效果[3]。
        (三)进行不同层面的课程任务
        教师在布置课程任务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比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的时候,有很多解题的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其中我们大多数用的都是这三种方法,在课堂练习的时候,主要也是这三种方法的延伸和拓展,这是基础知识训练的第一层。接下来会有一些需要思维能力的题,比如高次方程的分解因式,需要用到降次,补充因式的方法,这样难度的题也是大部分学生需要掌握的。最高层次的方程应用是在与二次函数相结合,这类题目往往出现在压轴题上,这部分题型灵活多变,只需要部分人掌握就可以了。
        三、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意义
        总所周知,数学在各种科目中是难度较高的一科。不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许多同学都由于不擅长数学而严重偏科。然而,数学又是比较看中基础的科目,倘若刚开始学习时没有打好基础,那么以后也必定会因为基础薄弱而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所以在中学时期这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分层教学尤为重要。只有老师们先明确自己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充分调动课堂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对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都具有不可估量的远大意义。
        结束语:每一个新概念被提出时总是会遭受质疑,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分层教学在当前国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我相信,分层教学的实施前途是光明的。未来,分层教学的理念一定可以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发挥出其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张振.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2]张颖.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集美大学,2019.

[3]李秀红.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