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郝志英
[导读] 在当代教育环境下,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
        郝志英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武安镇店子小学       河北邯郸   056300
        摘要:在当代教育环境下,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教师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基础的数学运算原理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的深入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本文将从培养原则入手,探究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素质教育下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切实加强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逻辑分析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思维能力优势发挥到最大。对学生个人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同时,思维能力的提高优秀需要学生对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深入探究。小学数学的课堂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在新的教育模式下,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大脑思维意识。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能力相结合,打造创新优化学习方式。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原则
1.遵循教学课程标准的原则
        小学数学课程的安排与编排需要严格遵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建安的编写也需要对比新课标来进行,安排课程时长,让课堂与学生相适应,不断提升学生用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依托新课标进行课堂知识的教学,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正,在新课标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育。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要求课堂教学质量,切实打造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教学策略,打造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课堂环境。根据新课标设立教学目标,吸收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成果,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2.详细编制教学方案,灵活调整教学过程的原则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讲是学习的入门阶段,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需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切实加强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逻辑分析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通过编制教案,实行灵活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将小学数学的知识以灵活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通过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不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3.直观启发思维,循序渐进的原则
        数学的学习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学习才能够逐步提升。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逻辑分析。吸收借鉴其他优良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能力的框架,帮助学生建构有力的思维体系,强化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1.借助多媒体教学用具,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能力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对数学知识图像化,将抽象的数学思维理论以形象具体的图形、图像、视频等方式向同学展示。通过学生观察到的形象的数学原理的演算模式,让学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感知数学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程度。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思维,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作用。提高学生对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以生活实际的生活情景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3.组织猜想活动,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当中,通过猜想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沿着老师提出的猜想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数学理论知识延伸与发展,提高学生灵活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深入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更浓厚,提高学生的成绩,将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同数学的思维能力相结合,满足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
4.联系新旧知识,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复习之前的知识,带领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系统的联系。数学是以旧知识为基础,拓展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学科。需要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看待数学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当中,引发学生系统性思维的不断提高。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承接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理解与运用。
5.设计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能够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让学生不知道理论知识的含义。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问题,引领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在教学问题设置当中,每一个问题之间需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由简单问题到复杂问题的思索与回答。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与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逻辑对学习方式有着巨大帮助。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新的教育模式下,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大脑思维意识。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能力相结合,打造创新优化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赵海鹰.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59-60.
[2]周丽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读写算,2021(05):71-72.
[3]张玉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214-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