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松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第八中学,广西 梧州 543000
摘 要:以人为本是我国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青少年作为祖国的年轻力量,他们的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课堂教育时,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将德育教学放在首位,在生活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数学;教学;立德树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刻的清楚教育学生不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知识,简单地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去明白品德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品质。对于一个人来讲,一个人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自身的阅历以及知识的多少,而是自己本身拥有美好的品德品质,这才是教育工作者的最重要的目标。
1 高中数学教学与立德树人密不可分
在实际的课堂上数学教学与立德树人是有很大联系的,有部分研究表明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高中数学的教学以下特点:高中的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出立德树人的作用,帮助老师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其实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老师,第一目标肯定是教好学生,让学生拥有好的品德,也正是因为这些表明了教学中的各项任务与立德树人的目的并不矛盾,甚至是相辅相成的。于是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以及立德树人之间就有了微妙的联系。
1.1 数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立德树人的一些元素参与其中,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数学知识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和发现。在数学课本中,那些公式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符号,其中也蕴含着一些德育方面的思想理念。比方说老师在讲解指数运算和对数运算的公式时,告诉学生之间的运算法则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的很多东西都是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存在,凭借这些向学生传输辩证思想,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
1.2 重视立德树人的过程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一个目的,更重要的是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将两个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挖掘立德树人的机会。只有学生打从心底里是有立德树人的意识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就不仅是简单的学习知识了,而是与立德树人建立起了共鸣。这时的数学公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公式,同时还是知识运用体现出来的智力。
1.3 抓住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每次机会
在课堂上要充分的利用每次机会将学生的德育方面培养起来,比如说在学习椭圆的知识那一小节,老师可以将椭圆方程中的参数a和b告知学生,并且教导学生,当参数不同的情况下椭圆的轨迹自然也不相同。人生也是这样,每个人都要用心的做好每一次决定,只有这样才可以去画出自己的人生。而这样的类比学生听着自然浅显易懂,以此起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2 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的学科,并且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运算能力。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品德,如何去陶冶学生的情感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项非常巨大的挑战。德育教育并没有十分准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每个人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所以老师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一名教师的形象对学生有着最直接也最深远的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待人接物的态度、行为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正是这个原因,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注意自己的隐形聚酯,用自己的严谨的教学方式,以及自身的态度去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衣着不奢华,做到朴素大方,在进行板书时一定要做到整齐规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使得学生在不经意间就受到了影响。如果说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使得课堂活跃起来就会使得学生情绪低落,不能够很好地去吸收老师讲解的知识。因此,老师一定要通过设计情景或者其他的方法来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地氛围中去汲取知识,同时帮助老师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格。让知识的灌溉与品德的培养相互交融在一起,使得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德育。
3 在课堂上寻找多样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品德
3.1 在情景教学的活动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
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以及课本中涉及到的内容设置一些新颖的情境设计,让学生进行互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行为习惯的教育以及培养他们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以及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的能力。除此之外,立德树人这个目标也不能仅仅放在课堂上的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将课堂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巩固学习的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良好品质。
3.2 通过前辈的事迹以及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有心理学家表示,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榜样的力量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感染和影响学生,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起自己的品格与价值观。比如在集合的那一章节,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以及人物,集合论的基础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在19世纪70年代奠定的,经过一大批的卓越的科学家的长达半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于20世纪20年代确定了它在数学理论体系中基础地位,可以说是很多的现代数学的成果都离不开集合论。通过讲解科学家的励志故事,让学生感触到这些科学家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追求的精神,使得学生树立更加的伟大目标,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3.3 知识为体,品德为魂,在知识的构建中渗透立德树人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德育方面的教育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要想在数学的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教育工作者还需要不断研究新的途径。立德树人就是对人的培养,在数学的课堂中,为学生构筑“灵魂”,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立德树人的目的以及意义所在。比方说在复数这一章节,复数作为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老师一定要充分的使学生理解。从立德树人这一环节来讲,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学生讲解复数的演变史,让学生了解复数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数”是一步一步在发展的,他需要人们对数进行不断的推理和演算。复数是数学家花费了三百多年的时间才理解的,向学生讲解这些发展过程,然后进行比对,就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立德树人。由此还可以明白任何事物都是需要逻辑去推理出来的,当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他们的德育发展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4 循序渐进,把控好学生立德树人的原则
4.1 情感性原则
情感就像是一种催化剂,帮助学生吸收知识,加快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老师要促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有效的利用情感助力加快学生的融入学习之中去,让学生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广阔胸怀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美好品德。
4.2 科学性原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老师本身就一定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尽自身的所有努力去帮助学生找到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向,增加学生的信服感。
4.3 层次性原则
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将德育教育的理念慢慢的渗透进学生的思想观念里。老师教导学生去认识身边的数学事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6 结语
总的来说,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很多的数学思想以及对知识的掌握都对立德树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数学的教学与立德树人是可以一起进行的,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程冠杰.立德树人造就高素质人才[J].才智,2010(02):23.
[2]刘翠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96-96.
[3]李文萍.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堂内外,2013(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