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因“错”利“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姚 璐
[导读]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姚璐
        杭州市澎致小学,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学好今后其他理科学科的基础。然而,随着小学数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却没有日益凸显出来,即使我国高等学校为数学学科专门开辟了许多相关专业,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也难以支撑其继续深入发展,这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计算教学;因“错”利“导”
        引言:
        因“错”利“导”策略是指通过合理地设置错误,趁势纠正学生,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率,这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具体介绍因“错”利“导”策略以供教学参考,从而提高国家数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加强引导
        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课堂回答问题中必会出错,教师的职责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逆向寻找知识误区,进而加以纠正,或许该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很熟练,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有困难,又或许从一开始知识就理解得不透彻,只有因“错”利“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所犯的错误的作用,提高数学计算教学课堂的水平。
        二、通过对比,突出最优解
        小学生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因此,天马行空、其奇思妙想的想象力可顺势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思考问题,但由于诸多内外因素,每位同学的思考能力也有不同,因此教师要兼顾每位同学。例如《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一课中,教师提出问题:现有四本教辅,价格不一,若任意选出三本,怎么搭配能使总价最接近80元?通常学生们会有两种解决方法,具有传统学习思想的学生会选择按部就班地挑选出三本教辅进行加法运算,经过四种搭配运算后,进行比较,最终选择出最优解;而具有逆向思维的学生则会选择先计算出四本教辅的总价,然后先后四次挑出不同的一本教辅,用总价进行减法运算,最终再进行比较。其实两种方法都能正确找出答案,但相比较来说显然后者更加简便,前者的搭配较为复杂,很容易搭配重复,这时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搭配的数学含义,巩固基础,再向学生们推荐第二种方法,简便高效,更能使全班同学掌握与运用[1]。


        三、对错误进行合理设置
        因为小学生与数学接触的时间不算太长,对出题人对知识点的把握与命题方向不太了解,因此很容易就掉进题目陷阱中,所以需要经过不断练习与调整方可准确掌握知识,因“错”利“导”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错”利“导”的关键部分在于“错”,教师在设置“错”时要找到学生接受程度的平衡点,使学生们面对的是“人人都会犯,人人都可改”的“错”,而不是会打击学生自信心的“高级错”,例如《观察物体》一课中,教师会提问:若每个小正方体的六个面都为1cm2,现用8个小正方体组合成一个大正方体,求其表面积。不仅仅是小学生,有许多成年人下意识地都会认为应是6×8=48cm2,然而正确答案是4×6=24cm2,因为大正方体的边长为2,很少有同学会想到,这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模型,而后再充分运用课堂中的数字技术,用flash动画通过投影仪演示,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清晰明了地向学生讲解“小组大”的规则,表面积并非简单的相加,有几个面会因为小正方体相接而隐藏起来,通过这次错误的纠正,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及对题目的分析判断能力,这也是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环节[2]。
        四、激励学生,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课堂中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时是在所难免的,教师一味地批评学生只会打压学生的积极性,这大大地阻碍了计算能力培养的进度。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以“253÷13”为例,学生在计算时为了偷懒通常采取口算的方式,这大大地降低了计算的准确性,也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训练作用;还有一部分同学虽然会在草稿上列竖式,但是计算过程极不规范,有人会得到“253÷13=18…19”的答案,这是由他们不清楚运算过程或粗心大意造成的,教材中明确规定,余数不得大于除数,这就需要教师的三令五申,但是同时也不能全盘否认后者学生的优点,毕竟他们是列竖式得到的结果,与那些口算的学生相比较来说更加勤奋,而批评与表扬相结合,既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地改正,又会继续保持其优秀的部分,二者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提高计算能力。
        五、结束语
        上文就如何通过因“错”利“导”策略来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出了诸多意见,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首先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开展,其次要合理设置错误,最后要利用错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总之,数学课堂应是充满着自由的氛围,学生们畅所欲言,无需担心对与错,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学习思路,教师们要灵活运用“错与导”,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改正错误并加以反思。
        参考文献:
[1]格桑措姆.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因"错"利"导"探索[J].大东方, 2016,000(003):238-238.
[2]李明军.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因"错"利"导"[J].新课程(小学), 2017(3):150-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