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福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中心小学 545322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注重创新教学理念,使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无论是数学教学资源还要是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亦或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要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更重视具有生活化的特征,强调基于生活中的典型情境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生活种的数学问题,联系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意识。为了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具有生活化特征,满足学生数学学习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数学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现代数学教学应当具有生活化的思维,强调把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基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数学教学,进一步基于生活中素材构建数学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成长奠定基础。
一、培养数学生活能力重要意义
1明确数学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数学的应用方向,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数学生活化能力来源于数学知识,成长于数学问题的实践,需要一系列的课上课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生活能力,意味着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标志着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突破了传统机械教学的弊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趣味性的实践探究。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学习生活化,强调学生自主认知数学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创新性的应用数学知识。数学学习生活化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不足,围绕典型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数学生活化可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帮我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知识的探究,给予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养成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意识。
3创新数学的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关注学生的数学生活能力,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限制,强调数学课堂具有理实一体特征。采用互动性、实践性、情境性、趣味性的方式,才能满足学生提高数学生活能力的目标,才能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满足学生未来数学学习需要。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有些教师没能认识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不能采用创新性的方式构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更深刻的思考数学知和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单纯的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没能关注生活中的现象,不能基于生活的事物、故事、现象、场景进行数学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影响了生活化教学实践有效性。
2不了解学生情况
还有的数学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不掌握农村小学生的基本特点,没能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环境出发。教师设置的生活化情境有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的较远,没能更好的发挥生活化教学的媒介作用,不能促进学生在生活环境中进行深刻的反思、尝试、探索与互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还要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从而提高生活化教学质量。
3没能回归教材
生活化数学教学还要回归教材,强调基于数学知识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优化学生数学思维的效果。但是,有些生活化的课堂看似热闹,学生参与的较为积极,但是脱离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不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数学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利于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深化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策略
1转变数学教学基本观念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生活能力,还要转变教学理念,按照以人本为、理实一体、创新实践的思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当转变以往过于重视数学知识教学,忽略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弊端,强调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应当在数学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数学内容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个过程中应当发挥教师的主导者角色,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布置教学任务,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基于生活化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例如,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农村地区特有的长方形与正长形的物体,促进学生主动寻找一些生活中数学现象,让学生计算一些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体积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的认识数学概念,巩固数学教学内容。
2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
数学教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将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广泛联系,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全面、深化的理解数学问题。教师应当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把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内容主动的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深化数学知识,发挥想象创新能力,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圆的认知教学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圆形事物,接着将生活中带有圆的事物融入数学课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优化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从而让学生尝试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有效性和合理性。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应当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基于情境构建形象与抽象之间的紧密联系,设置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时还要设置以下情境。首先,发挥生活中实例的作用,例如,在循环小数教学时可以利用太阳东升西落、四季的周而复始作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循环是什么。其次,还可以利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在讲授“千克与克”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称一下身边物体的重量,以及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丰收时节称粮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克、千克、吨等不同重量单位。最后,教师还要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基于现有的多媒体条件实施个性化教学,进一步通过动画演示数学中的变量,以此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与实践分析能力。
4设置趣味性的练习题目
生活化的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拓展数学教学的路径,巩固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活力,实现生活与数学教学的广泛联系,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要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提高学生主动实践意识。例如,把课堂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场所,突破数学教学的时空限制,尽可能的多组织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数学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意识,为提高生活化的解题能力奠定基础。
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生活化特征,数学现象与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能力本身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与生活保持紧密联系,基于生活化的气息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效果。教师应当挖掘生活中实际内容,使抽象数学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于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审视数学现象,思考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