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王爱静
[导读]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具有较强的推理性、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
        王爱静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  山东 荣成   264300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具有较强的推理性、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点直观化、形象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以及接受,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生活化;策略
        引言
        生活化教学给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指引了改进方向,为初中物理课程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生活化教学策略之所以能够在物理教学当中显现出很高的应用价值,是因为这种教学策略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学好物理学科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合理化的改进方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是当务之急。初中物理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去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为学生学以致用提供优质条件,消除物理教学当中的阻碍。
        1.初中物理生活化含义和基本原则
        初中物理生活化是指在现实生活背景下,开展生动、有趣的物理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物理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初中物理生活化开展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主体性: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物理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作为物理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趣味性: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用性原则:教师所创设的生活化活动必须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达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避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
        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2.1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学生想要学好物理这门课程,必须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内心上真正的热爱这门学科,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保证学习的效果。因此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生动,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2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以及抽象性,且物理知识涵盖的范围较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难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为载体,全面的展现初中物理知识,这样可以唤醒学生日常生活的深切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与此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可以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问题,这对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2.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活动中开展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活动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3. 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3.1导入设计生活化,引发探究兴趣
        物理学科有着抽象复杂的明显特征,这对于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学习当中的一大障碍,也让他们在物理学习当中常常碰壁。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则能够改变这样的不良局面,让抽象问题更加直观,让复杂烦琐的内容更加简单深刻,为学生有效理解与运用物理知识打下基础。导入是物理教学当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导入设计当中引入生活化现象,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也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大气压之前,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实验运用的材料也都是生活当中非常普遍的材料,分别是空矿泉水瓶和温水。把一杯温水倒入到空水瓶当中,一段时间之后教师把温水倒掉,然后快速拧上瓶盖,此时让学生观察瓶子的变化,会发现瓶子变瘪了。这样的生活实验操作简单,但是实验现象却是很多学生没有想到的,所以在导入环节就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也能够降低接下来的教学难度。
        3.2问题情境生活化,培养自主能力
        物理教学生活化除了可以在导入环节进行有效体现之外,还需要在课堂实践当中进行有效运用,使得学生能够真正认清物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感受到物理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为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创造良好条件。在物理教学的问题情境当中进行思考和探究,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措施,而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方面提高生活化水平是物理生活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教师为学生设计的问题要贴近生活,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内涵和价值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汽化时,教师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先收集生活素材,联系生活熟悉场景,给学生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准备生活中常见温度计、酒精、棉花,把棉花泡在酒精当中,浸湿之后拿出,用棉花包住温度计玻璃泡,然后对温度计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要求学生回答:温度计的温度数据是怎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这样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当中,激活自身的思路,在探究当中感知物理学习的魅力。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可以得到结论,温度计的度数是先降后升,降低的原因是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上升的原因是酒精蒸发完毕不再吸收热量。
        3.3作业安排生活化,促使迁移应用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作业进行科学设计和巧妙安排,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水平,也可以帮助学生弥补课上学习的不足,为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合理化利用提供帮助。在物理作业的设计方面,为了享用生活化教学要求,确保作业设计生活化,是教师需要积极探究的方法,要求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挖掘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素材,设计具备与实践操作性以及很高实用价值的作业,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物理。例如,在学习完惯性之后,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惯性的理解,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生活作业:生活当中有哪些现象包含了惯性,请你列举具体的生活案例。这样的作业非常生动有趣,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物理思考。比如,汽车行驶过程中,刹车瞬间车内人的身体前倾就是惯性现象;在骑自行车的过程当中,用力蹬几下停止发力,仍旧能够滑行一段距離;在跳远运动当中助跑一段距离往往会跳得更远。
        结语
        生活化教学强调把物理教学活动放置到生活这样的广阔空间当中,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在生活化学习当中,每个学生都能够深入感受生活,在生活当中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物理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向,促进生活化理念的渗透,探究物理和生活相结合的最佳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爱上物理,感受学科魅力,在物理探究和实践应用当中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高春丽.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J].中学理科园地,2019(5):47-49.
        [2]李迎霞,代晓会.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研究——以“汽化和液化”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2):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