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梅
广西省南宁市宾阳县宾阳高级中学530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效学习成为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教育方向。地理教学开始重视课堂学习的适用性,着眼于地理发展的社会适应性,并将乡土地理纳入课程教学,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分支。在高中乡土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对国家和世界地理有深刻的认识,对当地的乡土地理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更应在地理学习中培养保护环境、爱护国家的优良品质,有效增强自身的乡土人情味,在知识的夯实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高中地理;农业区位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从乡土地理出发,以此为教学中心进行知识点的发散教学,并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采取同类对比、综合分析以及图表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地理的学习不仅关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积累,也对激发和培养他们乡土情怀和爱国情谊有着重要的推助作用。学习地理不只死记硬背教材中的条条框框,也不只是一股脑地刷题来应对大大小小的考试,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体会和运用地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是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通过课堂内高效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课外丰富的实践调研,学生定能在高中乡土地理的学习中取得巨大进步,同时有效探索农业区位发展的优越前景,从而激活课堂,深化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一、以乡土地理为教学中心,开展发散式教学,扎实学生基础
高中地理教材的编排具有宏观视角这一特性,涉及的教学内容都是从国家或是世界的角度来展开的,并且所筛选作为教材案例的地理知识皆是知名度较高的,虽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参考价值,但对于学生来说,终归是脱离了他们的基础认识。而乡土地理就不同了,它就存在于学生的身边,日常生活中就能明显地感知到它的存在,所以,从乡土地理入手开展系列教学工作无疑是最合适的教学方向。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乡土地理为教学中心,开展发散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乡土地理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自己土生土长之地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乡土民风。此外,学生也能通过乡土地理的案例分析,了解到自己不曾看到的家乡的另一面,并在学习中扎实基础,充实知识储备。
例如:在教学《农业的区位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就可将教学视角转向乡土地理的教学,以乡土地理中广西南宁市的农业区位实例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从该知识延伸到教材中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等区域的案例分析,以此形成一个知识的过渡,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落实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先阐明农业区位的选择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性,好的农业区位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市场、劳动力、技术、交通等的要求也十分严格,由此可引入广西南宁市现代化特色农业区的发展和创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和掌握该市农业通过地理区位的科学选择和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同时搭配主导和附属产业,实现了区域性的高效生产。通过乡土地理中农业区位案例的学习分析,学生不仅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效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以及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以实践活动为教学延伸,提倡开放式教学,活跃学生思维
在学科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探究更具现实意义。尤其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教材内容多以具体的案例展示出来,为的就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其中的案例有不够贴近生活,学生很难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实地考察或是实践调研,而实践活动又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面对这一教学困境,相关教师可以从乡土地理的叫诶案例分析入手,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地理,让他们通过切身体验区感受南宁市农业发展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性,也使其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地理因素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素养、强化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但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在开放式的教学指导中收获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的学习经验,也在探究中发现和感受乡土地理的独特魅力,感知农业创新为南宁市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所以,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南宁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区位案例分析,带领同学们走进南宁市种植业,去探索和调研其发展迅速与农业区位间的联系。从实践调研中不难发现,虽然粮食占地面积有所减少,但花卉、中草药以及蔬菜等的面积占比逐渐提升,一是因为部分区域区位因素影响较大,导致农业生产适应性不够平衡;二则归结于环境问题。这也预示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地理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通过实践学习,学生的学习思维会更加开阔,课堂也会更加活跃。
三、以地理案例为教学补充,完善生活化教学,深化学生素养
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化教学更能帮助其吸收所学知识,以乡土地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授课,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对于教师来说,以地理案例展开具体教学,不仅能够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教学模式,也能有效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透过乡土地理的案例分析,科学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在丰富学识的同时回归到生活实际,共同为家乡农业园区的打造出谋划策。
例如:在问题探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的教学中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南宁市农业区位的案例放到教学中,让同学们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学习,透过对生活实际的探索和地理知识的运用,进一步认识乡土地理的多样性。每个小组都要从农业区位的角度去分析和探索适合家乡农业园区构建的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大家可以一起总结有关地理环境保护、区位条件与家乡农业发展项目适配性、农业和经济以及社会三者间的协调等方面的改进措施,以此在案例分析中增强地理认识,提出有助于乡土地理建设的有效建议。
总之,教师应鼓励学生走进乡土地理,去感受当地的地理面貌和风土人情,去调研和探索广西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区的发展,以创造性的视野看待和预测南宁市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娟.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20.
[2]余珊珊.例谈如何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高中地理课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6):48-49.
[3]张恩洪.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高中地理课堂——以人教版·必修Ⅱ为例[J].考试周刊,2012(77):1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