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许志英
[导读]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
        许志英
        西华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39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乡村文明建设却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村民唯经济利益至上、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却不佳、对中老年没有进行思政再教育的机制、乡村基础公共设施不完善导致对乡村的道德约束没有效用、在国家精准脱贫的各项政策下养成一批农村老赖。通过思政教育提高创业意识以及致富的能力,借助大众传播媒体如抖音对中老年进行潜移默化的再教育,对老赖树立脱贫的志向与谋生的技能,采用多种方式宣传国家的政策与方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完善各种机制杜绝资源分配不公引发的思想问题,完善公共设施监督道德行为巩固思政效果。思政教育起到提升意志力、道德约束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文明建设;问题;策略
一、乡村文明建设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利益至上,传统优秀文明走下坡路
        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竞相进城发展,有技能的做手艺人,没技能的卖苦力做农名工,在曾经在乡村务农时期,左邻右舍的经济情况相差不大,但随着很多人在城里通过自己的劳动,使得家庭经济状况改善,总有人会赚钱有人不会赚钱,此时,邻里之间的经济差距开始拉大。经济差距大了之后导致心理不平衡,随之而来的闲言碎语、互相诋毁、明争暗斗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曾经乡风纯朴、邻里和谐、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在追逐经济利益之下慢慢被抛弃遗忘。
(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
        学校开设思政教育课程,老师只是把他当做一门课程,并没有受到老师同学的重视。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通过唱儿歌教育拾金不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爱护公物等基本品德。如果真的有同学捡到两毛钱上交给老师,却会遭到同学们的议论与嘲笑;尊老爱幼体现的更少,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都是老弱病残,老人在家看孩子,孩子回家都溺爱着,不会让孩子干家务以及教育德行,思政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使孩子全方位接受教育,学校老师教的与家庭教育呼应不上,出现断层,那么学校的教育只能是空话,没有落到实处,效果体现不出来。思政教育出现断层,家庭教育也应该跟上。
(三)对中老年没有进行思政再教育的机制
        学生在学校可以接受思政教育,对于成年人来说,却没有人再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如果成年人没有品德,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远比学生大,除了犯罪触犯法律国家会进行管制,除此之外,没有人对中老年进行思政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都没有德行,孩子也会见样学样,潜移默化学父母不好的德行。中年人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孩子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在中年人还是孩子的时候,没有重视德育的重要性,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欠缺,进入社会以后,对社会行为的约束靠国家法律来规范,法律条款有限,行为无限,尤其是道德约束靠自觉、靠思想觉悟。
二、对于乡村文明建设的策略
(一)改变思想观念,通过提高致富的能力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传统的思想观念里面,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是经济唯一来源,贫穷使得传统的优良品德走下坡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改变思想观念,通过提高致富的能力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如地区有发展,应该支持外地人到本地开厂建设备,学习厂区需要的技术,在厂里面担任技术工,这个是致富的好方法,勤劳致富,终身受益;对荣归故里建设家乡的人,更应该抱着感恩之心,协助他们搞建设,多宣传、有事搭把手、守护建设人的财产,加强建设人的信心。学习致富的能力,远远比眼前的经济利益走的更好更远。


(二)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发挥协同作用,对青年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是乡村文明建设的潜在力量,青年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乡村文明建设更有发展潜力和深度。在学校接受的思政教育课程,理论的东西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者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学校里面理论教育的效果,在社会中也应该做好榜样,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是值得推崇的,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进行理论教育,家庭和社会进行实践教育和榜样教育,通自身的实践以后,学生通过反思,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办法。[1]自我教育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因为是主体主动接受更容易被吸收被消化,内化于心而外化于形。
(三)借助大众传播媒体如抖音对中老年进行潜移默化的再教育
        对于中老年,只要没有触犯法律的底线,就没有人能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但是他们是社会的顶梁柱,是青年人的楷模,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很多孩子都以家长为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下一代,也影响着身边的同龄人,产生蝴蝶效应。所以对中年人的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长期看还是短期看,无论是显性影响还是隐性影响,都关系这社会风气的发展。大众媒体如抖音、电视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一个人的身边,可以通过抖音、影视传播思政教育内容,使在接触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思政教育内容,使中老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同时村委也应该及时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强化大众媒体的效果。
三、思政教育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一)提高创新就业和学习致富技能的积极性
        思政教育可以帮助乡村文明建设,帮助人们提升创新就业的积极性,引导人们走积极向上的道路,通过积极的去学习致富的技能,如学养殖技术,或者是管理技术,或者是装修技术,只要一个人有积极的动力,就能克服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就能努力化解问题、解决困难。俗语说树挪死人挪活,只要有积极改变的心态,三百六十行,总有一个致富的道路是适合的,经济发展好了,乡村自然而然就和谐了。
(二)提升精神文明和道德约束力
        思政教育可以提升精神文明,在乡村很少有娱乐活动,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精神追求。城镇一体化之后,城市的文化、习惯和娱乐方式也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是这个流入的精神文化,人们不能辨别什么是好的文化,什么是不好的文化,每个人接触的环境不一样,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人信佛教、有人信基督教,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这是人生自由,自己的选择,但是有些信仰传到乡村的可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人们无法辨别对错,盲目信教,导致家庭不和谐,邻里不和谐,社会不和谐。通过思政教育告诉人们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已经错误的行为,及时纠正思想错误,进行正确的道德约束力,约束个人的道德行为,选择合适的活动,既丰富精神文明生活,又维持社会的和谐。
(三)宣传国家的政策与方针形成正确的三观
        在大众传媒、学校教育、村委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深入人心,社会发展融合了各色各样的文化,互相交织、相互渗透,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外界的信息如洪流般充斥在人民的眼中、耳中,网上传播的消息难辨真伪,也没有确认的途径,各种消息混淆视听,导致不知道真正的国家政策与方针。错误的行为是错误价值观的体现,思政教育就是要纠正错误思潮,纠正错误的道德行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人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225.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257.
[3]张策,张耀元.大数据助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困境及其破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3):28-32.



作者简介:许志英,女,四川德阳,汉,在读研究生,西华大学,610039,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