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玉聪
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民族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多,从侧面表现出了地理学习在高中教育的关键性。地理这一学科的特点及性质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是对高中生开展环境保护和帮助其养成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按照地理学科的特点、课本内容和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形势发展,开展多种多样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是对高中地理渗透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方法。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保护意识;渗透策略;
1 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人类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全新历史时期,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为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而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理念。与此同时,高中教育阶段渗透环境保护意识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高中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 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保护意识的策略探究
2.1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利用好地理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意识渗透。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其中有着很多关于生态环保的知识,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内容,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到自然环保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学生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当中,实现环保教育的科学化和有序化。例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课时,其中包含了全球变暖的内容,并且提到了全球变暖对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与环境保护相关,这些内容是环保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该灵活的进行应用。例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这一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环保教育资源,通过合理的应用可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内容之外,地理教师也应积极的收集环保热点信息,在教学的过程将其渗透给学生们,让学生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例如松花江的污染事件及其原因以及造成的负面影响和解决措施,通过为学生们讲述这样的案例,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更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2.2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这将不利于环保教育的渗透。
所以,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需要以课堂教学的优化为基础。具体来看,首先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为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可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的过程来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环保意识。最后,可采用翻转课堂和实验教学等方法,来增加环保教育的效果。实际上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由很多隐性的环保教育内容,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善于应用这些内容,并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将隐性内容转变为显性内容,使得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更加的灵活。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这一内容时,可通过图片或者视频来将多个自然因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理解整体性的内涵,并通过小组举例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意识到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破坏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完成讨论过程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总结,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让学生们能够拥有更强的环保责任感。
2.3 利用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环保体验,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利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效果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需要采用课外活动的方式来加深学生们的实践体验,从而更好的完成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首先,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向学生推荐一些与环保教育相关的地理读物,达到环保教育效果的同时,也对学生们的地理知识进行了有效的丰富。其次,要让学生们多接触大自然,从而增加学生们的环保教育实践体验。最后,要对环保实践活动进行合理的布置,学生们可通过这个过程来提高环保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在学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这一课的内容时,可推荐给学生们与之相关的课外书籍,另外也可为学生们布置相关的环保实践活动,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4 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高中地理教学主要阐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们了解到自身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同时也对人们在这样地理环境中进行的生产活动进行介绍。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宇宙、大气、陆地和海洋环境等,同时也包括资源利用和灾害防治等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通过案例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意识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是需要以自然元素为基础的,如果环境遭到了破坏,那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如果持续的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那么必将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最终将会对人类本身造成危害,以此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环保理念。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老师需要注重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与人类发展间的关系,让学生养成人地观念。在教学活动中,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观念,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元荣.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意识[J].科技资讯,2020,18(36):72-73+76.
[2]陈长顺.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才智,202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