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蓉
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自闭症儿童的表现为神经系统失调,通常来讲,患有自闭症的儿童社交水平比较差,几乎没有办法和其他人正常沟通,且一般表现出较为异常的行为模式。对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无被广泛接受的解释,也尚未发现可将其根治的手段。而运用音乐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起到改善自闭症儿童情绪的作用,可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1音乐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作用
1.1促进语言沟通能力
由于自闭症儿童大脑功能链接异常,导致患儿大脑的语言整合功能出现障碍,在参与句子理解任务时出现表达和理解方面的困难和障碍。即使部分个案保留相当的功能,但对于复杂句意的处理明显受损。在音乐治疗活动中,通过唱歌、节奏朗诵、乐器演奏等方式使对患儿的大脑产生激活效应,诱发大脑的可塑性,帮助患儿在语言方面得到促进和发展。
1.2改善情绪
音乐是有规律的组织结构,使音乐成为情感的载体,承载着情绪,成为开启自闭症儿童封闭的内心并使其情感能与外界交流的一扇门。自闭症儿童多有语言障碍,很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造成与他人的隔阂。一方面,在音乐治疗中,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简单的乐器演奏,如各类的敲击乐器鼓或木琴等,配合身体肌肉的运动,使音乐成为情感的直接载体,激发机体活力。另一方面,音乐所特有的功能作用成为音响活动的最佳对应物,可以投射孩子内心,释放压抑的情绪,对患儿形成强而有力的感官刺激和心理效应。通过音乐的改变,可以改变情绪,进而改变行为,为外界的沟通交流奠定基础。
2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教育方法
2.1非语言交流
自闭症儿童也可能运用他们的眼睛注视来表达他们的兴趣,如果老师能够理解他们,将会引起共享式注意力。例子:当老师问学生要演奏什么乐器时,而发现学生并没有语言交流的能力,于是老师在学生面前摆放了两种乐器供他们选择,然后他们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乐器。这也是老师能为孩子提供的一种交流方式。通过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可以增强共享式注意力,这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所偏爱的音乐活动。有些学生通过点头、前倾、笑容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因此,随着孩子们继续地参与音乐创作,他们将慢慢能够容忍其他人在他们身边存在并保持互动,老师可以利用共享式注意力来促进自闭症儿童制作音乐并建立成
功的交流。
2.2通过面部表情和手势进行交流
由于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受限,因此教师需要课堂中使用清晰的语言交流。教师尽可能地通过面部表情和手势进行交流,而不是纯粹依靠语言来传达含义。如:当老师想让学生弹钢琴,老师可以只说“钢琴”,或指向钢琴向学生摆出示意性的手势。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很长,因此老师需要在讲话前获得学生的注意,以便学生意识到老师正在和他交流。这包括唱出学生的名字,或者叫他们的名字。老师也可以使用身体方向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尝试坐在学生旁边或保持在学生的视野内。在语言方面,与自闭症儿童一起合作时,老师应使用具体的语言。以下是非常适合音乐教室中的活动中使用的语言方式:观察学生在做什么:如果学生在弹钢琴,老师可以告诉他们在“弹钢琴”,以便孩子理解他在做什么。如果学生准备弹钢琴,老师可以向他们介绍此活动,如:“我们要弹钢琴了”钢琴课结束时,老师可以和学生说“钢琴课结束了”。这些是音乐老师可以使用的具体语言,好让学生具体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最后,教师应该使用语音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自闭症儿童时,教师应使用类似于与小孩交流的语言。老师可能还需要使用简短的句子并说话慢一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2.3即兴法
即兴法是在音乐治疗中,并不限定固定演奏曲目,而是给自闭症儿童以最大化的表达空间,使其可以在科学的指引下自由地演奏音乐,通过看似毫无章法的演奏行为,加强其自我认知能力,实现其情绪、情感的自我表达,抒发其内心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潜在心理体验。在进行即兴法治疗时,不必限定乐器类别,可以随意挑选简单的乐器,交由自闭症儿童自行使用。在该治疗方案中,可以实行单独治疗,也可进行群体治疗,前者可以通过学习与使用乐器,建立治疗师和患儿之间的交流平台,使治疗师有机会深入分析和了解患儿的思维状态,体会其情感变化,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建立信任感;后者可以通过群体活动的氛围,引导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会交流,逐步融入学习群体,建立其与社会的联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科学应用音乐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语言、情绪表达及肢体或身心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水平。教师可采用即兴法来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在课上通过面部表情和手势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交流,可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产生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冰.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实践[J].医学与哲学2017
[2].李华钰.音乐治疗对孤独症患儿语言发展效果的个案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