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宗祥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初中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中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初中体育学科课程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但许多学校体育课存在课程设计缺斤少两,学生对于课程缺少兴趣,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程度低等问题被暴露出来。让学生愿意上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课,成为一线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探索方向。本文就如何实现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进行策略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参与;主动性;策略探讨
前言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于全方位发展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素质教育在全国各地不断推广。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对于中学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体育学科对学生身体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教学。随着近年来广大学生与家长对体育中考的重视,似的课堂教育向应试倾斜,但教学设计不应该向单调倾斜。学生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仅限于为了应对中考,只有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让学生真正达到锻炼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初中体育课往往受到中考考试需要而进行枯燥乏味的训练练习,同时由于初中学生对于学业较为重视,课堂中自由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变成了自习时间。单单练习加自由活动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而言较为单调,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远远不够,往往是应付老师的教学安排。这样的课堂教学关系下,学生锻炼的程度远远达不到目标预期,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样,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课,对于老师的反应也会影响课堂的进程与效果。
二、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一)认清教学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老师要明白初中体育课堂不仅是老师的课堂,也是学生的课堂,体育课设立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对学生进行体育培养。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尽量多给学生进行选择的机会,不要一股脑填鸭式对学生进行锻炼,许多教师上体育课多半是选择热身跑圈,体能训练,自由活动的模式。这样的模式虽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体能,增强身体素质,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反而让学生对体育课容易产生抵抗情绪。体育课堂不是老师自己的课堂,不是教练式的一厢情愿进行训练,而应该是教室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设计,进行指向性教授。
例如在不同班级上课前,教师应当关注班级里的学生情况是否符合运动条件,在考虑班级总体水平的同时,满足他们的个体需求。每节课设计教学规划之前,通过课代表询问学生真实想法,问问学生想要进行什么环节,对于自己存在问题有什么想要向老师提问的,对于课堂有什么想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愿,又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能力,使得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这样有的放矢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让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程度大大提升。
(二)教师使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对课堂兴趣
初中体育课堂中可以采用的教学形式多样,进行小组之间的游戏比赛,都可以帮助学生吸引课堂兴趣。例如在体能训练折返跑过程中,为了让同学们尽力完成折返跑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分为多组,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比拼,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运用竞争与比赛规则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除此之外,简单易进行的游戏也可以穿插在学生中,例如传统的游戏“贴膏药”,这种追逐跑类的游戏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在游戏中锻炼身体,远比单纯枯燥乏味的跑步效果好。通过游戏的乐趣把体育教育带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自主性。
(三)注意学生差异化培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有的学生身体状况较差,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或者不适宜进行需要耐力的运动,那么老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堂设计改良。如果一刀切进行课堂设计,很容易出现学生对于教学设计,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的状态。例如,大部分的女生与身高较矮的学生不愿意去进行篮球运动,大部分身材高大的男生则恰恰相反。如果教师一刀切进行教学设计,让全部的学生进行篮球运动,那必然会导致许多学生的不适应。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做到注意学生的差异化培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课堂分层设计,允许同学们有自己的想法,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给他们自主选择体育课锻炼模式的权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样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模式才是真正最好的教学模式。初中体育教学不是流水线加工厂,需要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差异化培养,适当的个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提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不仅仅是中学体育课程教学需要,还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考虑的需要。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初中体育课堂的策略探讨效方法还有很多,还要广大一线教师继续探索努力,不断结合不同地区学生的特点,寻找适合学生的方法。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能够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综合素质,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给学生健康体质与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的主动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22).149.
[2]聂春军.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培养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2(06).12.
[3]陈建明.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J].新课程(初中版).2007(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