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实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布仁图格斯
[导读] 在高中教育阶段,做好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是最基本的教学工作目标
        布仁图格斯
        青海省德令哈市民族学校  
        摘要:在高中教育阶段,做好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是最基本的教学工作目标。信息技术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教师始终在为构建高效课堂而奋斗。然而,从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其与高效课堂仍有差距,这与学科教学环境、学生学习态度及教师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关联。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状态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学生所必备的素养,为此教师必须要进一步做好教学创新改革,为后续的整合教学实效性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实效性;研究
        1树立清新可行的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逐渐深化,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工作也随之开展。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革新思想观念,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将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全面和个性化的发展上,使学生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与此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有效加强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成为国家真正需要的现代化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晰地认识和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计算机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以此作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学生头脑中的信息化意识,使他们能够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成各类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此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上机操作机会,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信息技术的最大特性之一就是其强大的操作性。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创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知识的多样化功能,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素养。例如,在教学“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的时候,其主要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软件对文字、图表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如此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实践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挣脱常用操作的拘泥,通过灵活运用Word、Dream weaver等软件,对文字处理方式进行自主创新,在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为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3布置生活化训练,培养应用水平
        布置生活化训练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现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教学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为他们布置课后训练活动,由此来做好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巩固,进一步提升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动力构成,教师在进行课后训练设计时,也要做好对学生的参与动力激发,因此开展以生活为基础的训练设计很有必要。所谓以生活为基础的训练,是指教师寻找学生生活中了解的素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后设计,让学生产生探究动力。

例如在完成《开发网络应用软件》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就对学生进行了抽签,其中抽到A签的学生要进行“制作网络聊天软件”的开发,抽到B签的学生要进行“音乐软件”的开发,抽到C签的学生则要进行“视频软件”的制作,每一项课后训练任务都以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开展,以确保软件能够顺利完成开发。在布置任务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教师告诉他们这些软件的开发是基于班级生活为基础的,即聊天软件、音乐软件和视频软件都是具有强烈班级色彩,且只为班级学生服务的,这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助和协作,来完成软件的开发,并在日常生活中对其予以应用,由此做到借助实践生活训练提升学生日常生活质量。
        4加强学生信息安全教育
        信息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与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弊端,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信息责任意识和能力,为公共网络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安全事件与犯罪案例,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并鼓励学生针对案例分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效提高学生维护社会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5开展探究教学,提升学习体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改掉传统教育模式的习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并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乐趣。例如在进行《开发多媒体软件》一课的教学时,我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实际行为能力和他们在《开发数据库软件》学习中的表现基础上,将他们分成了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进行多媒体软件的开发,看哪个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开发出完整度最高的多媒体软件,学生的探究学习表现纳入平时成绩,由此做到借助竞赛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促进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但很多时候他们无法独立完成教学目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会在他们进行软件开发时,来回地进行巡视,一方面对他们的合作探究过程予以观察,另一方面在他们出现困难时及时给予正确指导,确保他们的软件开发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最终做到在完成软件开发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从而真正构建起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高效课堂。
        5结束语:
        综上,在高中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多方面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经验,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体验感,这是该学科实现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奂斌强.素养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5).
        [2]梁敏丽.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优化[J].信息周刊,2020,000(002):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