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梅红
青海省德令哈市民族学校
摘要:阅读是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提高英语阅读效率对英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思维导图模式呈现的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并且结合了图像与色彩等元素,较之简单的文本更能刺激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记忆效率。将它合理地运用于初中阅读教学中,能够更快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架构,掌握有效阅读技巧。基于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1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整篇阅读文章。思维导图是发散的记忆,有助于初中生们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整篇阅读文章。由于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阶段。因此在初中阶段使用思维导图是十分明智的。思维导图可以将难懂的知识点整理成语言和视觉的形式,帮助初中生梳理英语阅读文章。初中刚从小学升上来,对于初中长篇大论的阅读理解,往往都是一字一句翻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做一篇阅读理解就特别浪费时间,而且容易看了尾巴忘记头。用思维导图阅读文章,从整体到个体将文章整理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调动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英语知识。初中生大脑中储存的英语知识不多,对阅读文章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在面对长篇大论的阅读文章时,往往都会使学生们手足无措,大量的英语单词看不懂,导致了阅读障碍。因此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英语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的影响初中生对英语阅读文章的能力。
2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运用于课前:展示预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思维导图是一种具象化的教学工具。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英语阅读文本来设计相关思维导图,不能一概而论。在课前的预习环节,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快速熟悉阅读文本,并产生一定的学习动力,因此思维导图的设计应以简洁和趣味为主要原则。教师可以预先熟悉文本内容,提炼重要信息,先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从初中生的兴趣点出发,制作有针对性的预习思维导图。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阅读文本多集中于SectionB的2b版块。像是八年级上册的Unit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单元的阅读内容是主人公Jane的两篇旅行日记。教师可以将July 15th和16th分别设置成思维导图的两个端点,“Jane’s travel diary”为主题,然后将主人公的旅行经历,比如漫步沙滩、尝试滑翔伞和品尝当地美食等主要事件一一列出,再结合以简笔画的形式燃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至于旅行地点Malaysia,教师则可以将它作为一个思考题留给学生,配合以足够的线索提示,如:(1)hot climate;(2)It's south of Thailand and north of Singapore;(3)Its name begin with“M”.学生在猜测旅行地点的同时,又能从思维导图的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阅读兴趣愈发浓厚,预习难度便大大降低了。
2.2 运用于课中:归纳总结知识加深理解程度
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不少初中生都没有“阅读课”的所谓概念。究其原因,则与教师的落后教学手法脱不开干系。大部分教师都秉承着“阅读课就是教语法”的传统认知进行教学,往往只顾逐字逐句的解析,将完整的语篇拆的七零八碎,化为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这样的过程不但毫无阅读体验,时间久了学生也难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有了思维导图作教学工具,教师就可以遵循“主要思想——段落大意——语法知识”的顺序来展开阅读教学,将各项阅读要素依次落实到思维导图的制作中。以Unit3《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阅读为例,这篇文章探讨了“朋友应该求同还是存异”的问题,并且分别提供了三个人物Jeff Green、Huang Lei和Mary Smith的不同观点。教师可以将题干给出的“Should friends be the same or different”作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总结三个人物的主要观点,并以树形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之后进行语法知识的教授,并进行适当发散。例如词组“as long as”,教师可以先不明示它的意思,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猜测:“好朋友就像书籍,你不用拥有太多___它们足够好”。学生通过don’t可初步判定这个词表示转折性质,进而推断出它的真正含义是“只要”。
2.3 运用于课后:及时延伸拓展提升创新能力
迈入课后环节,教师就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读图、看图,而是要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以此实现阅读教学的拓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方法是先引导学生判断文章题材,然后通过快速浏览课本寻找各段落的主题句,对它们的中心思想进行概括,提取关键信息,最后快速勾勒出思维导图框架,并根据教师的讲解不断进行补充和修正。以八年级下册Unit1《What’s the matter?》为例,这一单元的文章《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讲述了主人公Aron Ralston的登山生涯。学生通过简单阅读,可以获知文章类型为记叙文。而四个段落则可以归结为人物介绍、登山遇险、创作生涯以及对全文主旨的升华。阅读完毕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整体理解状况来制作思维导图,而教师则根据阅读材料提出相应问题,帮助学生调整思路,如“Wha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econd paragraph?”“How do you understand ‘still climbing’of the title?”等等。结束了当天学习后,学生可以进一步修订自己的思维导图,完善文章要点,理清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对于文中渗透的新知识进行联想与发散,完成最适合自己复习的思维导图。
综上论述,思维导图它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记忆规律,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做阅读理解,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记很多东西。但是思维导图的应用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很快的掌握方法的,要想把思维导图应用到英语阅读文本中还是需要不断的提高和努力才可以,操之过急只会是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陈慧.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39.
[2]黄益华.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英语广场,2018(0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