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6期   作者:王宏
[导读]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的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特点与诊断价值。
        王宏
        北京市第六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07
        【摘 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的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病毒性肝病患者共计158例,设为A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39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的生化检验指标差异。结果:常规指标中,A组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低于B组,球蛋白(GLO)和白蛋白/球蛋白(A/G)高于B组;新生化指标中,A组的前白蛋白(PA)低于B组,胆碱酯酶(CHE)和亮氨酸脱氨酶(LAP)高于B组,数值对比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化检验指标可以作为病毒性肝病的常用诊断指标,其变化特点可以辅助临床对于疾病的诊疗。
        【关键词】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特点;诊断价值
        病毒性肝病可以分为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以及肝硬化等,病因是肝炎病毒导致脏器病变。临床症状表现为纳差、腹部不适和肝区疼痛等,病程延长会导致多器官与系统受累,甚至诱发肝癌[1]。临床多采取生化检验指标辅助诊断,通过指标变化特点进行判断制订诊疗方案。为此,本研究选取158例病毒性肝病患者和139例健康体检者,用于探讨分析生化检验指标的诊断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病毒性肝病患者158例(A组),健康体检者139例(B组)。A组中,男92人,女66人,年龄27—67岁,均值(41.25±2.44)岁;B组中,男75人,女64人,年龄29—64岁,均值(41.52±2.14)岁。数据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297例受检者均在检查前日坚持清淡饮食,禁食荤腥,检查当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l,血清分离后使用OLYMPUS AU58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常规生化指标TP、ALB、GLO和A/G和新生化指标PA、CHE和LAP等。CHE试剂为宁波美康提供,TP、ALB、GLO和A/G、PA和LAP为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分析
检测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2结果
        常规生化指标中,A组的TP、ALB水平低于B组,GLO与A/G水平高于B组;新生化指标中,PA水平低于B组,CHE和LAP水平高于B组,以上数据对比后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病毒性肝病的首选辅助诊断方法为生化检验指标测定,可以发现在肝病患者的血清中,生化指标改变的形式有以下3种:①肝细胞受损后会使细胞内部的大量物质不断渗透至患者的血清内部,造成所渗透物质的血清内实际含量显著性升高[2]。②肝组织发生特定病变以后,肝脏的原有合成能力会明显下降,这会使血清内部所含有的肝脏合成物质浓度发生下降变化,如ALB浓度会有所降低。③肝脏受损后,肝脏系统所负责代谢的多种物质会产生代谢异常,未有效代谢的物质可直接滞留在患者的血液内部,这会使所滞留物质的血中浓度明显上升[3]。本研究所选取的常规生化指标当中,TP、ALB等四项指标可以评估肝脏内部是否存在病毒,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且需要在临床检测工作中不断突破,以提升其检测精准度[4]。本实验结果中,A组的TP、ALB水平低于B组,GLO与A/G水平高于B组(P<0.05)。说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血清内ALB与TP水平显著性下降,而GLO和A/G水平升高,以上变化特点辅助用于病毒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新生化指标PA合成于肝脏,检测血液中PA水平的高低可以评价肝脏受损程度,该物质代谢与合成速度较快,本实验结果中A组的PA水平低于B组(P<0.05),有助于疾病的诊断。CHE是以酶形式存在与人体的一种糖蛋白,有研究发现,肝细胞受损会削弱肝功能合成能力,导致CHE降低,患者CHE水平与肝细胞损害呈正相关,因此该指标也是临床鉴别肝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值得注意的是,除肝病外,肾炎、梗死、有机磷中毒等疾病及皮质醇、可可碱等药物的使用均会导致CHE减低,临床需注意鉴别。LAP分布在肝脏毛细胆管的多个上皮细胞表面,病毒性肝病的不同病型均会导致LAP升高,因此实验结果中,A组的CHE水平和LAP水平高于B组(P<0.05)。肝脏病变进展会造成CHE与LAP等指标变化,A组的CHE与LAP水平高于B组(P<0.05),说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液中CHE水平与LAP水平可显著升高,以上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率[4]。临床可在生化指标检验的基础上结合症状尽早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恶心腹胀、乏力和食欲下降多是急性肝炎,需尽早预防和治疗。面色灰暗、肝区痛多为慢性肝炎,确诊后要强化治疗[5]。严重恶心呕吐且有发热表现多是重型肝炎,需立即救治。
        总之,病毒性肝病患者可通过生化检验指标辅助疾病的诊疗,其操作便利,检测时间短,且准确率较高,能够初步鉴别疾病类型,再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尽早高效确诊疾病,进而制订临床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侯家涛,赵晓红.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0,17(8):135.
[2]雷巧,谭先隆,周雁, 等.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24):116-117.
[3]郭瑾.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临床研究,2020,28(9):153-155.
[4]赵月清,田晓燕.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7):93.
[5]马立红.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2):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