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阿营
北京普尔口腔诊所 北京市 100022
【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拔牙术用于治疗下颌阻生智齿中效果。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择取下颌阻生智齿患者172例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行微创拔牙术,B组行传统拔牙术。结果:A组并发症2.33%低于B组12.79%,P<0.05;A组手术操作时间、VAS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B组,P<0.05。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患者行微创拔牙术治疗,可减轻疼痛、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患者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下颌阻生智齿;微创拔牙术;拔出效果
出现阻生智齿后,极易并发冠周炎、颌骨囊肿或骨髓炎等病症,引发严重损伤,临床为消除阻生智齿危害,多采取拔除智齿治疗。牙槽手术中,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较为复杂,传统拔牙术虽能将其拔除,但治疗期间需辅以劈冠术或翻瓣去骨术,延长切口暴露时间及手术操作时间,因此术后感染、疼痛、红肿、出血等并发症风险较高,严重者出现牙槽骨折断、牙龈撕裂,加重患者不适感,随着口腔技术不断发展,微创拔牙术逐渐用于阻生智齿拔除治疗中[1]。本文以172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为样本开展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172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59例男、27例女,年龄18-38岁,均值(28.14±2.36)岁;B组,60例男、26例女,年龄19-39岁,均值(28.63±2.41)岁。选入样本均确诊为下颌阻生智齿,均自愿参与,剔除伴牙龈炎、牙周炎、龋齿或伴其他口腔病变者。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选入172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数据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
利用X线确定曲面断层,依据智齿位置、根尖情况与下颌神经管情况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案。
A组行微创拔牙术干预:常规口腔消毒后,麻醉下颌神经,充分暴露患牙牙槽骨,利用高速涡旋机取出牙冠表面骨组织,将牙冠组织暴露,方便术者开展手术操作。确定阻生齿与周围牙齿间阻力,若阻力过大,磨除阻生齿牙冠,并分离牙冠、牙根。完成上述操作后,准备微创拔牙刀置入牙槽骨与牙根尖处牙周膜,沿牙根切断牙周膜,促使牙根松动,随后拔出。完成手术操作后,给予止痛、抗感染药物,定期复诊。
B组行传统拔牙术,常规口腔消毒后,对下颌神经进行组织麻醉,随后切开患者黏膜,充分暴露智齿与牙槽骨,扩大手术视野,利用劈冠器劈分颊腭侧牙根,完成上述操作后,劈分颊侧近处、远处牙根,随后逐个挺出牙根,最后准备刮匙清洁牙槽窝,利用组织瓣开展缝合治疗,术后给予止痛、抗感染治疗。
1.3统计学研究
由SPSS 21.0软件计算下颌阻生智齿患者数据,%、±s指标记录下颌阻生智齿患者计数、计量指标,由X2、t检验。P<0.05,具备统计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对比
A组经微创拔牙术治疗,并发症风险2.33%;B组经传统拔牙术治疗,并发症风险12.79%,P<0.05。如表1。
.png)
3 讨论
下颌阻生智齿由于位置特殊,且与邻牙紧密相连,手术操作空间有限,难度较大,加上阻生智齿患者多伴有局部感染或邻牙损伤,因此患者多选择拔除治疗,智齿拔除术已发展为常见外科手术。传统拔牙术虽能取得拔牙效果,但开展手术操作期间,需辅以劈冠术或去骨术,延长创口暴露时间与手术操作时间,进而增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风险,且操作期间利用压力拔牙,可损伤颞下颌关节,甚至并发牙槽骨折断,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近年来,微创拔牙术逐渐用于临床,对比传统拔牙术,具有下列优点:术中利用高速涡轮机切割牙根,以气体形态喷洒无菌冷却水,可在切割期间快速降低邻近组织温度,规避创口长期接触空气引发感染风险,此外手术期间应用冷却水属于无菌水源,能够降低术后感染、肿胀风险;微创拔牙刀进行相关操作,能够紧贴支持根部,将牙周组织分离,促进患牙松动,方便术者拔除患牙;高速涡轮机与微创拔牙刀配合应用,能够精确控制切割方向、切割尺寸,进而缓解拔除智齿疼痛[3]。结合本次研究分析,A组并发症风险2.33%降低、手术操作时间缩短、VAS评分降低、患者满意度提升,提示微创拔牙术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下颌阻生智齿患者行微创拔牙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风险低等优点,相较于传统拔牙术,术后患者满意度更高,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志武. 微创拔牙术治疗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v.24(22):95-97.
[2]雷飞, 倪菁, 王丹杨. 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拔除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0(6):338-341.
[3]常忠福, 卢立全, 姜丹丹,等. 微创拔牙术拔除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及对VAS评分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0, v.18(03):74-77.